“有许多非常好的古诗词佳作,被淹没在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知者甚少,现在,让老文带你一起,发现这些被淹没了的古诗词佳作和他们的作者吧。”
露醑无情,送长歌未终,已醉离别。何如暮雨,酿一襟凉润,来留佳客。好山侵座碧。胜昨夜、疏星淡月。君欲翩然去,人间底许,员峤问帆席。诗债酒病非畴昔。赖亲朋对影,且慰良夕。风流雨散,定几回肠断,能禁头白。为君烦素手,荐碧藕、轻丝细雪。去去江南路,犹应水云秋共色。——南宋 / 赵彦端 / 月中仙
古时候,交通不便,通讯不变便,见一面很难,写封信都难,可那时的友情,真叫人羡慕~~~~~~
赵彦端在高宗时期曾写过《谒金门》词,其中有"波底夕阳红湿"一句,高宗皇帝非常欣赏,还对别人说:"我家里人也会作此等语。",因为同姓赵,高宗的一句家里人,也让赵彦端此后仕途顺利,只可惜五十多岁就去世于左司郎官任上,他的词风以婉约纤美著称。
大多数大才子都不善于考试,可赵彦端却是个异数,十七岁就考中了进士,可惜,事情总是有利有弊的,多蹉跎磨炼几年,他的诗词境界或许还会更高一些,少年高中,早早不如仕途,却也让他的诗词一直上不了更大的台阶,流传于世的作品不少,也都还不错,可称得上佳作的,只有聊聊数首。今天这一首送别诗,感情真挚,描摹细腻,称得佳作二字。
送别知己好友,大概是古代文人最难受的事情之一。人生难得遇到几个知己好友,特别是文人之间,要志趣相投,要水平相当,要互相欣赏,要互相知心,就更是难上加难,一旦遇到,自然是既欣喜又欣慰,加之古人空闲时间较多,知己好友之间或聚会清谈,或把酒言欢,或诗词唱和,或评文论政,都是最好的消遣。
可是,一旦知己好友离别之后,这些就都没有了,不是那个人,谈不起来,不是那个人,应酬喝酒也是索然无味,不是那个人,唱和就成了应制之举,谈论也怎么都论不到一起,面上还要装作过得去,还要强装笑脸,还要违心的说着溢美之词,煞是难受!
那时候的通讯又异常缓慢,一封书信几十天才送到,有时甚至还会收不到,见面就更是奢望,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再见都是未知数,许多好友一次分别后便至死都未曾再见,所以一旦离别,便是天各一方,慢慢的,连书信往来都渐渐断绝的时候,便只能相忘于江湖了!
所以,古人的送别总是那么的凄凉,那么悲伤,什么长亭置酒,什么十里相送,都无法化解这离别的哀愁,两个大男人或是老男人,执手相对,依依惜别,甚至涕下沾襟,看着好友的背影消失在天际,潸然泪下者有之,放声痛哭者有之,有人甚至抑郁成疾,大病一场。
记得我初学诗词的时候,也很怀疑,为什么古人的好友分别,都像是恋人诀别一般,难道古人真是男同盛行,基情满满?后来真正明白之后,才觉得自己当初的可笑,直到自己也痛失知己好友的时候,才算是体会和理解了那份离情和他们心里的难受。
因为置身于交通方便的今天,我们如果真的有心要见谁,那都不是太难的事,之所以见不到的,无非是想见的心不够强烈罢了,而古人则不一样,他们身处于那样的时代,深知一别之后再相逢的可能性小之又小,那样的情景之下,那样的心境自然也就完全不同。
只有先明白了这些,才能读懂古人的送别诗,著名的送别诗太多太多,今天贴上这一首,并不出名,也算不得送别诗中的巅峰佳作,可却也是颇具特色的好作品,因为这首词的妙处在于——细腻!这感情细腻到甚至让人觉得这是一对即将分别的恋人。
“去去江南路,犹应水云秋共色。”无可奈何的分别,只能是祝愿,只能是嘱托,哪怕明知道一切都是徒劳,哪怕明知道分别有可能便是此生的终结,可这一刻,眼前的你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这首诗,不明白这种心境,逐句解读了还是不明白,理解了这种心境,那多读上几遍,心中便满是戚戚的离情,无需解读,一切已尽在其中。
好的诗词佳作,总是让人读完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也会有许多的思绪在脑海中浮现。好作品,不该被埋没,继续关注老文,继续发现被淹没的古诗词佳作!——撰文——老文(文俊壹)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