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学生对我说,老师啊,我有个闺蜜,都不给我朋友圈的信息点赞的啊。我觉得无法理解,随手点赞很容易的事情啊。而且我发现,原以为她工作学习忙,没有时间上微信点赞,也就算了啊。结果发现她刚才还给另一同学点了赞,不但点赞了,还发表了一番评论赞扬。我无法忍受她这样对我啊。
还有一女朋友曾经向我倾述,某某人一直在微信朋友圈天天为我点赞评论,结果发现原来她是想推销她的面膜,终于有一天女朋友委婉告诉她,我有自己喜欢的面膜牌子,暂时不想更换。从此对方再也不为我点赞评论了,哪有这样明显利益驱动的啊,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朋友啊!
另一朋友也在微信里曾经问过我,某某人这人为人处事如何啊?我发现她原来天天给我点赞,最近一下都不点赞了,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是不是对我有啥意见啊?我怎么都想不明白啊,你帮我分析分析。
确实随着微信这一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给我们的社交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便利,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紧密联系交往。科技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微信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社交上的困扰与麻烦:
例如:为什么她给其他好友点赞,却不给我点赞,我很难受?
我们一起来看看《隐性逻辑》里面是如何分析的吧。
推理是人类智慧的核心构成。它以一个诱人、简单的原理为基础:亚里士多德逻辑。通过这个原理,我们的大脑会建立一个规则,然后将这一规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们知道下雨的时候,周围环境会变湿。根据这个普遍规则,当下一次看到一条潮湿的街道时,我们就会很自然地认为:刚刚下雨了。然而,这个推理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它缺乏逻辑。通常,我们会把一些正确的推理当作错的,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直觉;我们会把一些错误的推理当作正确的,因为它们看起来很可信。日常生活中全是这种思考陷阱。
逻辑推理错误
下面我们用下雨来推理,从头开始分析。
平时我们经常的推理结论是:街道湿了,肯定是下雨了。
前提:如果下雨,街道就会湿。
次要前提:下雨了。
结论:街道湿了。
这个推理是正确的。前提和次要前提都是真的,所以结论也是真的。
那么我们再看下一个例子:
前提:如果下雨,街道就会湿。
次要前提:街道湿了。
结论:下雨了。
这个推理就是错误的。为什么?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只有真的前提才能得出真的结论。但是第二个例子并不是这种情况:街道湿了并不一定是因为下雨了。
街道湿了的可能性有n多种:
1、下雨了
2、洒水车洒水了
3、水管爆裂了
4、小朋友用消防栓玩射水了
5、小区有人嫌天气热,特意用水冲地了
6、
7、
8、等等等等。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她给其他好友点赞,却不给我点赞,我很难受?
前提:如果她给我点赞了,我就会开心。
次要前提:她给我点赞了。
结论:我开心。
这个推理是正确的。前提和次要前提都是真的,所以结论也是真的。
那么我们看下一个例子:
前提:如果她给我点赞了,我就会开心。
次要前提:我开心了。
结论:她会给我点赞。
这个推理结论很明显是错误的。为什么朋友有时候没有点赞呢?也许原因有以下种种可能性:
1、她确实比较忙,没有时间上微信及时点赞。
2、她微信朋友圈人比较多,有时候会漏了你。
3、最近她改规则了,不怎么给别人点赞。
4、你发的这条朋友圈,她确实不太认可。
5、她可能对你有某些误会。
6、她手机坏了。
7、她故意冷淡你。
8、她对你有意见了。等等等等。
为什么有时候逻辑推理好用,有时候不好用?我们能学到,或是天生掌握某种机制,并将其保存在长期记忆中。这种机制称为“心理逻辑”。当我们的心理逻辑用错了规则;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正确的规则;再或者错误地运用了正确的规则时,就会导致思考陷阱。
思考陷阱:她没有点赞——因此我不开心——她一定是对我有意见——我难受
逻辑语言受到日常用语的排挤
福尔摩斯和华生去露营,他们在森林的一块空地上扎营过夜。午夜时分,华生被福尔摩斯叫醒。
华生,你向上看,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华生回答说:我看到了数百万颗星星在闪烁。
福尔摩斯又问道:那么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华生考虑了一会儿,说:按照天文学,说明那里可能有数百万星系和行星。占星学角度来看,我观察到土星处于狮子座。从时间上来看,我推测现在是三点一刻。就气象学,我想明天是晴空万里。
福尔摩斯沉默了片刻,然后说:华生,你真够笨的!这意味着,有人把我们的帐篷偷走了啊。
《隐性逻辑》中指出: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推理。它不依赖于逻辑的有效性。
我们倾向于用一定方式来诠释我们的初始观点,因为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思考陷阱的危险就在这里。我们擅长建立错误模型,用我们的“常识”代替逻辑。
为什么她给其他好友点赞,却不给我点赞,我很难受?我为什么会难受,这里的思考陷阱,用我们日常的“常识”代替了逻辑,此处用的“常识”有以下可能:
1、既然是朋友,应该点个赞,那又不麻烦,不是举手之劳吗。
2、你既然有空给其他朋友点赞了,那给我点赞也是理所当然啊。
3、在微信社交中,点个赞是基本礼节礼仪,就像生活中见面问好一样。
4、有些未曾谋面的陌生网友都给我点了赞,更何况我们认识,你更应该点赞噢。
5、我给你点了赞,作为礼尚往来,你也应该回我个赞。
现代人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微信“朋友圈”这个虚拟的社交社会,并且日益严重。
伟大的马克思曾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微信朋友圈——这一碎片化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虚拟交际网络,我们要从中汲取养分、释放情绪、获得支持、满足需要。
正因为微信朋友圈的虚拟,所以让我们如此沉迷,因为我们可以绞尽脑汁地维持尽可能完美的“人设”。同时也因为它的虚拟,我们却越来越孤独,也搞了越来越多的幺蛾子。
如果您在朋友圈难受了,建议你或者放下手机,或者走近线下交流。只有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给您带来踏踏实实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你还在朋友圈里给自己整幺蛾子吗?
期待着你走出朋友圈,一起喝茶、喝咖啡、一起聊天聊地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