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胸有成竹》有感
上个星期在教孩子文言文的时候,正好教到了《胸有成竹》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乃苏轼所写,非常经典,值得我们每个走在奋斗之路上的人好好品读。
它不仅仅向我们讲述了《胸有成竹》的故事,更重要的是给我们讲述了好几个重要的道理。第一个道理是:竹子虽小,但已“五脏俱全”,所以我们画竹,应该要从全局入手去把握它,而非从细枝末节开始堆砌。那这就是在启发我们如何进行系统的学习。如果老师教学,先讲大纲,再讲每部分细节,这就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并让学生明白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如果老师不是这样讲的,我们自己就要学会把孤立的知识点整理到它所属的知识体系里面去,这样才能方便找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过的东西就不容易被忘记。
第二个道理是:咱们作画的时候,如果已经有了灵感,那就要马上把它画出来,并且要一气呵成。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灵感来了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时间赶紧把它做了,执行得越快,效果越好。如果说我们有了灵感,有了想法,却迟迟不去行动,灵感就会消失,想法与热情也会消失不见的。所以这也就是咱们生活中常见的,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梦想,但是实现梦想的人却不多。因为大部分人都在想而没有去行动,大家同意吗?
第三个道理是:如果我们对于所学的东西,心里已知其所以然,但在做的时候,手却不能够与内心所知道的相应和、相配合,那就是因为一方面自己学得不够,另外一方面就在于自己练得不够。所以心中觉得懂了,觉得会了,手操作起来却不熟,甚至关键时刻掉链子,也就是这个原因啊。
这就让我想起了我练习做饭的过程。曾经的我做一顿饭要花两个小时,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好,并且也不好吃。所以一说到做饭就是让我特别头疼的问题。但是现在因为我在家里工作,所以就有时间照顾家人,那么做饭就必须成为我很熟练的一个技能才行。
我认真琢磨,认真向老公学习。发现他对时间的统筹安排能力特别好,所以他总是做得又好又快。于是,我现在终于把小学时候学过的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给练熟了。比如说,现在我会在午餐后,就把晚饭要用的粥给煮上。会在午睡后就把晚餐要用到的木耳啊笋子呀先泡上。大概在四点多钟的时候,我会把需要蒸的菜给先蒸上,这样就提前做好了许多准备工作。在5:30开始做饭的时候,很多食材已经备好了,做起来就会非常的方便快捷。同时,我还学会了在做饭的时候,先下锅的材料先准备,其他材料不慌准备。当这些食材下锅进行焖、烧、煮的时候,我就不用在那等着,我就同时准备下一道菜的食材。第一道菜起锅,第二道菜马上下锅,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原来做一顿饭要两小时还做得不好,现在准备的时间加上做的时间大约也就45分钟左右,而且味道也比原来好了太多。
尽管我做饭的水平仍然算是个中等,但是我提高了效率,也让家人们能够吃到较为可口的饭菜,内心还是非常满足。想想自己能有这些进步,完全是学习、练习,再进一步领悟的结果。我甚至在想,如果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研究更多好吃的菜的做法,再加以练习,是不是我也能像老公、父亲、奶奶一样成为大厨呢?
这也就让我想到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练习。孩子们跟着我一起学语文,课堂上都是非常认真、非常用心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进步得更快,有的孩子会进步得慢一点?有的孩子会进步得多一些,有的孩子会进步得少一些?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呀!在上课学习的时候,孩子们都做到了全力以赴,也就是说学习这一关都是做得很好的。但是在课后练的时候,有的孩子练得足够多,有的孩子练得比较多,有的孩子练得比较少,所以就出现了进步的差异呀。
这篇《胸有成竹》的文章真的写得太棒了,不愧是我最崇拜的大文豪苏轼的作品!我把原文和翻译也附在后面,供大家参考。希望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孩子,都能通过这篇文言文的赏读与领悟,在工作上、学业上有更多的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