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性格使然,我对很多人抑或是事都有很大的包容性,只要有希望,只要对方坚持,我都是极少主动放弃的那一方。即使是当时有情绪,我也会选择生闷气,等气劲过了,我有可能还会主动求和(如果我也有错)。这种妇人之仁的愚善也是导致我现状的一大部分原因。优柔寡断,不够果敢,凡事都不太愿意主动改变,尽量的满足他人,愚蠢的包容是我性格的弊端。
这一切都和我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关。
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是家庭的施暴者。仅有的童年记忆里,父亲的形象一直都是在打老婆,打孩子。妈妈饭菜没及时做好,打。夫妻俩为鸡毛蒜皮的事吵嘴,打。偶尔喝酒回家,无理由,打。打牌心情不好,打。甚至于我在家偷偷看了电视,打。没有看书偷偷照镜子,打。问我一米几尺答错了,打。写作业写出格了,打。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高级动物,这些不好的回忆我几乎都已经选择性忘记了,在我24岁以前我从来不回忆童年,因为几乎没有。
妈妈在我心里从来都是弱势的那一方,从小到大,都是嘴硬心软,无论爸爸怎么欺负他,心里还是什么事都想着他,每次打完架都要哭一哭——怎么命这么不好要找到爸爸这样的男人,可一转身又去为他缝补衣服,为他做饭了。在那个年代,可以理解成无奈吧。毕竟离婚,抛下孩子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承受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最痛苦的时光就是小学和初中。那时候挨了太多打了。虽然重男轻女,但爸爸也知道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尽管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改变的,但还是人云亦云的重视孩子学习(虽然现在在我看来他的棍棒教育非常不堪)。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考试考了第三名,拿着老师发的奖状走在放学的路上不敢回家,心里又害怕又期待,害怕爸爸会说为什么靠第三名,考不到第二名第一名。期待的是也许爸爸变好了,会鼓励自己女儿真棒,这次第三,下次可能就是第一名了。然而现实是第一种,爸爸不仅没有为我开心,还把我打了一顿,因为我没拿到第一。那时候的失落感真是到现在都还记得,算是童年的阴影。初中到了青春叛逆期,学习成绩下降,当时是在农村的一个职业高中上学,因为怕初三学习成绩差考不上好高中,几乎两三天就要挨打一次。那时候真的好渴望上高中上大学啊。上大学之前轻生的念头都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次。常常想直接了结算了吧,又没人爱没有人疼,又穷又苦,太艰辛了。
但我逐渐长大,大概是在18岁以后,上了大学爸爸终于不再打我了(上大学期间学会了打工不再花他的钱了)。心灵尚且自由时,会常常向奶奶了解爸爸的成长史,爸爸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也是一个家庭的施暴者,甚至于比爸爸有过之而无不及。奶奶的命运不比妈妈好多少,贫穷的年代,能出多少劳力为家里挣多少粮票才是父母看重你的标准。爸爸那时候比会抓鱼抓黄鳝兜售的弟弟要差很多,显然是达不到爷爷标准的,爷爷偏爱小儿子,对他几乎不管不问。所以在他的成长史中,他也是极度缺乏父爱的。慢慢的随着自己年龄渐长也就理解了他。
在我工作以后,为了讨他的欢心,让他对我妈妈好一些,做过很多现在看来很幼稚的事。比如第一年上班的工资全部取现金带回家交给他;他过生日给他打888元红包;哄他给他买茶叶买五粮液;给他一次性缴纳一年的手机话费等等。我总是在想要以德报怨,要用爱感化他,让他知道在这个家庭里我们都是爱他的,我们一直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买车买房,我们要过的比他的兄弟姐妹要好,让他有面子,在老家的街坊邻居面前,绝对是抬的起头来的。让他相信女儿不比男孩差……常常还在放假的时候故意找他谈心,让他回忆青春,透露出自己的内心初衷(曾经有一次他回忆起年少时候的苦自己也哭了)。事实上这些都是有效果的,也可能是年龄原因,他逐渐年老了以后脾气要好很多,对女儿们有了敬畏,目前在我们面前他是不敢动不动就发火动手了,对妈妈的态度也比年轻时候好上百倍。
今天回忆自己童年的黑暗历史,主要就是想说这几天发生的一件很极端的事件:上海一位17岁男孩,疑似与母亲发生争执,突然从车中冲出,跳天桥而亡,天桥下车水马龙,难以想象在那一瞬间失去了生命意味着什么。跳楼的过程被传上了抖音,过程只有五秒钟,孩子的决绝与母亲的撕心裂肺都足够让屏幕外的我们心头一紧,心碎不已。
是有什么样的原因会导致这个孩子有如此极端的行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已经不得而知了。但绝对不是铺天盖地的朋友圈扛精文,那些吸睛的标题简直是对孩子父母的二次伤害——『父母不会沟通多可怕,17岁少年宁死不从!』『母亲一句话,17岁儿子当场跳桥身亡:上天真的会惩罚,不好好说话的父母』,稍稍深入想想,这哪里是好好说话的事呢。我们生而为人,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但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需要对他们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没有谁是天生的好孩子也没怎么谁是天生的完美父母。
教育是一个长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且以身作则的过程。这个话题以后再议。今天我想说的是,如果只是因为没好好说话,我从七八岁到十八岁就该轻生几百次了,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沟通的艺术且我还要常常挨打。可我至今还好好的活着呢,并且内心越来越顽强了。这个17岁少年已逝,不能再过多去评判他的对与错,但也不能再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抨击他的父母。相信如果可以回头,再给出他们多五分钟,两位当事人都不会做出同样的抉择。孩子的纵身一跳让人胆战心惊,妈妈看着孩子撒手人寰,无能为力,更让人悲痛欲绝。如果不那么冲动,他们至少还有大量的时光去共同修正他们之间的“不妥”,而事已至此,时光机会为他们倒流一次吗?永远没有机会了。
现在还在花季雨季的少年们啊,切记在你青春期出现的所有苦恼和忧愁,那都是助你成长的“小怪兽”,再过五年十年它根本不值一提!生命必须敬畏,你难道不想知道未来成熟后的你人生会有多精彩多无与伦比吗?三十岁尚且还在努力改变努力学习,更何况是有着无限可能,连浪费都值得被原谅的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