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
是一种心理认知结构,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对某一类事物的核心观念和思维模式。
移情
指来访者把过去对于重要他人的正向或负向情感,或者幻想等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来访者旧的人际关系在当下的这个咨询关系中浮现出来。
一致性(反)移情
视频中提到了一致性移情,更加准确的说法是一致性反移情。移情一般是指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感情,而反移情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绪反应。
一致性反移情也叫一致性认同,说的是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了情感一致的移情。比如来访者觉得自己好可怜好难过,咨询师也觉得来访者确实好可怜、好难过。
一致性反移情跟共情有些类似,但反移情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感受、体验。而共情是相对主动的行为。
互补性(反)移情
咨询师体验到来访者生活中一位重要人物的情感。比如来访者用固有的模式来对待咨询师,像是孩子对父亲,咨询师则产生了像父亲一样的情绪反应。
付诸行动
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有的人不能直接表达情绪情感,却做出相应的行动,用行动表达潜意识深处的情绪,通过行动来化解内心的冲突和压抑的情绪。
边缘型人格障碍
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特征是不稳定和冲动。
患者会出现长期的不稳定行为,例如:不稳定人际关系,不稳定自我认知和不稳定情绪。
患者容易遇到一点小事就感到受伤,无法控制冲动的欲望,有自我伤害等破坏性的行为,且这些行为会反复出现。
注意:人格障碍的诊断需要专业精神科医生做出,请不要自行诊断。
羞耻疗法
“暴露疗法”的一种。
咨询师会安排来访者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会让来访者感到羞耻,也就是让来访者暴露在羞耻和焦虑的情况下。本质是锻炼来访者对于羞耻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
觉察的3个区域
1、外部区域:感官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内部区域:情绪情感。
3、中间区域:评价、想法。
共病
指一个患者身上有多个心理障碍共存的情况。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共存、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共存等等。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
出生于奥地利的哲学家。代表作品《我与你》。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人们有能力自我调整并恢复心理健康。
代表作《论人的成长》《当事人中心疗法》
空椅子技术
是格式塔流派中的一个著名技术,类似角色扮演。
有三种操作方式:
1、来访者想象空椅子上坐着ta想要倾诉的人,表达自己的想法。
2、来访者在不同椅子上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以此觉察自己内心的冲突,理清自己的真实想法。
3、来访者在不同椅子上扮演不同的人,有利于换位思考,深入探究与他人的关系。
苏格拉底式提问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当他希望学生理解某种概念时,不会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通常他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一步一步接近答案。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会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意识到错误所在,而进行调整。
心理咨询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通过连续地提出问题,让来访者在思考中,获得某种启发。和直接讲道理相比,提问的方式更能培养来访者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来访者调整认知。
ERP
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暴露反应阻止疗法。
主要用来治疗强迫症的一种疗法。
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让患者重复且长时间地暴露在能引起焦虑的情景中,并且,患者不做任何寻求安全感的行为也不逃离。如此,让患者慢慢学习到这些情景并没有危害,他们的焦虑将会自行消退。
比如洁癖强迫症的患者,让他的手弄脏,并且不去洗手。
阿隆·贝克(Aaron Beck)
认知行为治疗的代表人物。对抑郁症的病因和治疗有重要贡献。
扳机点(trigger)
指的是能触发某件事情的事物、刺激,在视频中指会引起社交焦虑的事物。
认知行为第三次浪潮
认知行为治疗经历了几次转变,这被誉为三次浪潮。
第一次是行为浪潮;第二次是认知浪潮;第三次是正念训练和接受与承诺治疗(acceptance andcommitment therapy,ACT)浪潮。
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治疗(mindfulness-basedcognitive therapy,MBCT)与传统认知行为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较少关注人们的思维内容,而更多关注人们对于思维的接受程度及人们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认知行为治疗评估的11个维度
1、议程
2、反馈
3、理解
4、人际效能
5、合作
6、掌控节奏并有效利用时间
7、引导式发现
8、聚焦于关键的认知和行为
9、改变策略(改变策略的质量)
10、认知行为的应用(熟练程度)
11、家庭作业
具体内容可以阅读《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附录C
理智化
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为了抑制难以忍受的感情和冲动,不去直接地体验它们,而是对其仔细地思考。在反复的思考过程中,对自己的感情加以逻辑解释,于不知不觉中去除与想法连接的感情,避免了冲突,并阻止了焦虑。
面质
当面质疑。
当来访者出现言行不一、前后不搭等情况时,咨询师会采用面质的方式来协助来访者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和行为,更加真实地面对现实。
使用面质的时候,要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个人发泄和人身攻击。
面质应以良好的咨访关系为基础。
格式塔学派和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学派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形状、模式,所以格式塔学派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Wertheimer)。
格式塔学派主张人脑的运作原理是整体的,心理过程是整体性的,而“整体不同于其部件的总和”。例如,我们对一个人的感知,并非纯粹单单从对人的体重、身高、性别等感官信息而来,还包括我们过去对这个人或者类似人物的经验和印象,加起来才是我们对一个人的感知。
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疗法和格式塔学派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该疗法的创始人是弗雷里克·皮尔斯(Friedrich Perls)。
该疗法强调来访者为自己负责的能力。
主要理念:
1、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感觉、情绪、想法和行为。
2、心理咨询并不是为来访者提供解决方案,而是激发来访者个人潜能,鼓励来访者主动承担责任、自我调节。
3、专注于来访者此时此刻的体验和关系,帮助来访者从过去未完成事件(或是一些创伤)中抽身。
推荐书籍《格式塔咨询与治疗技术》
认知行为治疗
定义: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 )是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因其结构清晰、短程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被使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 对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人格障碍、应激障碍、进食障碍、精神病性障碍、双相障碍、失眠障碍、心身问题及各种成瘾问题等均具有成熟的治疗方案和明确的治疗效果。
主要人物和疗法:
(1)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T)
理论基础: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此,艾利斯进一步提出了“ABC”理论。
在ABC 理论中,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指信念(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
C 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有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
通常认为,激发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C要受B 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例如,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激发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
治疗的基本原则方法:
1、向患者解释说明理性情感治疗的基础,说明认知、情感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2、通过患者的自我觉察和治疗的反馈,识别非理性观念。
3、直接对非理性观念提出疑问,指出不合理所在,并示范对已有的激发事件或不良刺激,可以如何进行理性的分析解释。
4、自我陈述理性的观念,用它来代替先前的非理性观念,并练习在心里重复理性的观念。
5、设计和采用某些行为技术,如角色扮演,暴露疗法和一些其它技能训练方法,帮助患者发展理性的反应。
(2)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
理论基础:人们的行为,感情是由对事物的认知所影响和决定。
例如,如果人们认为环境中有危险,他们便会感到紧张并想逃避。人们的认知建立在自己以往经验的态度和假设基础之上。
贝克指出,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激发事件或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歪曲和错误的思维包括:
主观臆测,在缺乏事实或根据时进行推断并把臆测当成事实;
夸大,过份夸大某一事情和它的意义;
牵连个人,倾向把跟自己无关的事情联系到自己身上;
走极端,认为凡事只有好和坏,不好即坏,不白即黑。
贝克指出,错误思想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现,即这些错误思想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因而不容易被认识到,不同的心理障碍有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例如:
抑郁症大多对自己,对现实和将来都持消极态度,抱有偏见,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对事事都不如意,认为将来毫无希望。
焦虑症则对现实中的威胁持有偏见,过份夸大事情的后果,面对问题,只强调不利因素,而忽视有利因素。
因此认知治疗重点在于矫正患者的思维歪曲。
基本方法步骤可分为:
1、帮助患者认识思维活动与情感行为之间的联系。
2、帮助患者认识消极歪曲或错误的思维,找到支持和不支持自动思维的证据。
3、帮助改变歪曲的思维方式,发展更适应的思维方式。在以上步骤的实施中,同时采用各种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