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原来的名字叫原生家庭的遗传,可是我更想表达的是作为无法选择家庭的我们,在与我们的子女发生矛盾时,采用了我们很痛恨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怎么改变?
其实用遗传来定义教育的延续性是不够准确的,但是却能够很清晰的表达,一个人在父母身边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方式,会在长大后对待自己的孩子时有意无意的重复,甚至可能连训斥的口吻几乎都一样,这种翻版除了心理的宣泄以外,更多是源于潜意识里的模仿,就像是背后的阴影,总会在阳光灿烂时出现一样。童年的印记会伴随我们一生,如影随形。
我们除了遗传基因外,爱好,口味和性格会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与父母非常的接近,就像是爸妈不吃味道浓烈的食物,那么孩子通常也会吃得很清淡,反之亦然。性格呢?普遍来说温和有礼的家庭一般培养不出暴躁易怒的咆哮帝,而冷漠残酷的家庭也很难养育出谦谦君子,当然会有例外,但从概率来说,龙生龙凤生凤的比率还是比较大的,那么问题来了,个性强硬,说一不二的母亲会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呢?
母亲的过份强势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一般来说强势母亲的身后,不是懦弱无能的男人,就是刻意模仿妈妈的女王范儿,当然这样说有些夸张,但是出现这两种不同类型是很常见的,因为母亲太喜欢做主,所以很多时候剥夺了子女的选择权,长此以往,儿子因为被压制太多而失去了作主的勇气和动力,纠结和犹豫自然会伴随左右,而女儿在看到母亲的权利和霸气后,会产生崇拜心理并有意识的去模仿,久而久之,自然会有样学样,继续妈妈的风格,就像是太平公主效仿武则天,也想做皇帝一样,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变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再举个例来说明,我的童年虽然总的来说是很幸福的,但是妈妈是属于很好强的类型,脾气急,控制欲强,管我管得很严,除了学习以外,品德,礼仪,习惯等等,我小时候不听话是会被揍的,平时的斥责也不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这些过往都已经逐渐淡忘,而这一切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我部分复制了对女儿的教育中。
记得我小时候很挑食,我妈的方法是直接把我不爱吃的猪肝夹到我碗里,看着我说,吃,我看吃下去会怎么样?到我的女儿时,怕她挑食我特意去学了营养师,基本她没有不吃的食物,但是孩子总是会不愿意吃苦味比较浓的蔬菜,平时也不强迫她,可是当她上火时我会让她吃苦瓜,她不愿意我就会说,吃,我看吃下去会怎样?是不是继承了我妈的说辞?
曾经很反感妈妈的训斥和唠叨,暗自下决心绝不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像我小时候做事做不好,妈妈说烧香就会打翻佛,而不是鼓励下次会做得更好,在我教育女儿时特别重视了这个问题,她自己喝水洒得满桌子都是水,我会刻意控制自己的不满,把问题淡化并让她自己去擦干桌上的水渍,注意到一个词没?刻意!天知道当看到满处都是水时,我有多么想发飙,烧香就会打翻佛就在我的嘴边蹦跶,稍不留神就会脱口而出,终于有一天女儿又出现同样的问题时,我释放了自己!这句话终于成功脱离了我的控制,跳出了我的势力范围,完全以我妈妈的姿态和语气情景再现,那一刻我是放松的,宣泄完情绪,我是痛苦的!
好在意识到问题就离正确不远了,其实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虽然巨大,但也不是无解的,只要细观察,勤思考,常总结,多调整,一定可以冲开父母对你的桎梏!
细观察,这个观察不只是局限于自己,具体来说可以观察你身边能接触到的所有人,甚至包括网络,电视上的不认识的陌生人,观察自己会在何时情绪爆发?如何控制或转移?观察你认为杰出或优秀的父母怎么教育孩子?如何学习或者说模仿?观察你认为糟糕的反面教育的父母典型,如何避免自己不再重蹈覆辙……
要知道大部分人的理智都是在冲动这个魔鬼的诱惑下抛之脑后的,那么在情绪上来时怎么办?我不再是那个和颜悦色,凡事讲道理的妈妈,可是我也不想宝贝女儿变成受气包,重复我的梦魇,曾经我试过深呼吸,数数,可结果并不理想,那团火就在心里横冲直撞,不发泄出来绝不算完,后来我试了另外一种方法,把自己暂时隔绝开,通常我会在平时和女儿约定好,妈妈心情不好时不想朝你发脾气,那么我需要自己待一会儿,等情绪好了再出来和你玩,在我不开心时,你不要过来找妈妈,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没有好坏对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纳,但是迁怒别人就不对了,让她明白这些不难,可真要做起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实验了几次以后发现效果不错。
不管心情怎样差,关上门似乎就有了一个自我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是属于自己的,不是孩儿她妈,不是父母的女儿,不是老公的妻子,只属于我自己,是的,我很享受这种独处的时光,没有孩子跟在你身后追着你,没有繁琐的家务要处理,读书,画画,写字,熏香,烹茶,做你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暂时跳脱出你的情绪,别去想,忽略掉坏心情,投入的按你的兴趣去做,当然这点每个人的处理方式可能不一样,有的时候我会选择做家务或者在纸上乱画一通,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忽略,忽略内心的声音,忽略澎湃的激情,哪怕它已经快如山洪爆发,你要做的第一步还是忽略,不要去想,不要去在意,不要去思考,第二步才是转移,用你愿意的方式转移注意力,不管是看电视,上网,拖地,洗衣服,运动,做手工,什么都行,当你沉浸在忙碌中,情绪早已不是问题,怎么样?想不想试试?
常总结,做不到每日三省吾身,至少可以一周反省一次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总是在错误中得到教训和经验,养育孩子更是如此,既然对曾经受过的苦耿耿于怀,那么同样的苦不希望再让我们的孩子去承受,在避免和重复的纠结中,我们更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凡事过犹不及,为了不成为强势的妈妈,很多时候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就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这也是不可取的,相比较而言,可能坏处更大!这时候多调整就登台了,调整什么呢?调整心态,孩子是独立于我们存在的,哪怕再小也是一个人,也是有自己思维和想法的,我们可以建议和帮助,但孩子不一定接受,那么也许我们可以换种方式,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行的,爱是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下,只要经常保持这个原则,那么我相信亲子关系一定会有所改善,而孩子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
写在最后,絮絮叨叨写了很多,都是在和女儿的斗智斗勇中的感受和体会,与大家分享,谢谢您的阅读!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