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一来,秋天的气息更浓了。秋风起,天气凉,阶前梧叶已微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样一个秋雨萧萧的日子,却要送一个人去机场。
雨声淅淅,话语絮絮。
“今晚就要抵达井冈山吗?”
“是的。”
……
“别动雨括,我要拍张照。”
“可以了吗?能动了吗?”
……
“我等你登机再回吧!”
“不用啊,你要赶紧回去陪娃娃了。我们很多人一起走……”
……
“要不要换一把伞?我车上这把好看点?”
“不用。能用就行了,要什么好看?”
……
“走了哈……”
“嗯,到了打电话……”
没有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没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我掉转车头的时候,那人已进候机厅。此时看见一对母女,站在车旁相送,提着行李箱的男人却也是头也不回地进了候机厅。
现代人的送别,只剩送了,没有别意。也好,平平常常的,没有伤感,没有黯然销魂。
从机场出来,雨依然在下,路边栾树的果实落在路上。思绪飘飘悠悠,想起前几日课堂上讲李清照《醉花阴》的情景。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为什么这首词中女词人会有这样浓得化不开的愁绪?”我问学生。
“因为思念她的丈夫啊!”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
“你们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
他们顿时议论纷纷,有人微笑不语,有人说知道,有人说不知道,有人唱了一句:“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有人哈哈笑起来。这场景,完全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一样是离别,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体会不到古人那种浓浓的离情别绪了呢?
一是没有距离感。古人是一别两茫茫,而现在随时可以打电话,发语音、视频,根本体会不到离别的悲苦。
二是爱得浮浅吧。那种“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爱情,那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毕竟少了。
三是古人太闲了吧。比如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整天都觉空虚无聊,只用来焚香、喝酒、赏菊,只用来相思了,这样愁绪怎能排谴?现代人哪来那么多闲?人一忙起来,什么愁绪都放下了。
送别回来,雨脚未歇,娃在自觉写作业,我拿了相机,去院中拍秋雨,为了避免内心空虚无聊,我总会找些事情来填满。
秋雨在枝头、在叶间、在线子上、在花间呢喃,轻诉着世间一切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