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这样一种朋友,跟你发微信时,喜欢用语音而不是文字。
语音对于发起的人确实比较容易,自说自爽,根本不管对方方不方便,一口气能哗哗的发好几条。
但是,却给对方造成一定的麻烦。当你周边的环境特别嘈杂时,根本听不到里边的内容。为了能听清,需要开大音量,反反复复的听上好几遍。如果信号不好或者带有口音,更要我们费尽心力猜测他想传达的意思。中途如果被人打断,也得需要重新再听一遍。甚至有时,你不想打扰到旁边的人,或者不想让旁边人听到时,还得找个方便的地方听清他究竟想说什么。
结果,等你听完这些信息,已经花费了好几分钟,本来是几秒钟就能完成的事,既费时又费力。
"方便自己麻烦别人"说的就是微信语音。你这边为了图省劲儿,啰里八嗦说了一大堆,那边却要费时费力的去听完你发的那一连串的消息,大大的增加了浏览时间。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同样的100个字,看完只用9秒,听完却需要22秒,不包含大家在正常语音中会出现的“嗯”“哼”语气词和其他停顿。
结果显而易见,视觉分辨速度要远快于语音分辨速度。有的人能一目十行,但是听语音只能随着声音一点一点去理解,这对一些讲求时间效率的人是极大的困扰。
而且,当面对满屏语音你想觉得哪条信息比较重要,想着重记录下来,等回过头来再找时,它已经淹没在茫茫语音中了。
可是文字表达就不一样了,能一目了然,让人一看就能找到。而且文字能增加人思考的时间,如果觉得这句话说得不太对,还可以删掉重新再发。简洁明了的文字也能让人耳目一新,加深印象。
现在使用语音的大部分人是老年人,在公交车上时常能听到他们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贴在耳边,反反复复听好几遍,可能为了让对方也听到,也会很大声的回复对方。
给我妈买了智能手机后,为了方便她使用,第一时间就教给她怎样发语音。自从她学会用之后,就经常给我发消息,有时一发好几条,有时候正好赶上我见客户,没能给她立即使回复,便立马又有好几条发过来。这不仅造成了我的困扰,同时也徒增了她的担心。从此,我就跟她说别再发语音了,不方便听,而且浪费时间,有什么事发文字,我一看立马知道有什么事,好方便给她回复。
老年人使用语音主要是他们眼睛不太好,手机上这小小的键盘,他们看不清。还有就是他们觉得文字太平淡了,不能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不是说要全盘否定发语音,只是要分情况。
用语音一定要分清对象和环境,如果正是上班时间,尽量不要发语音,以免对他们造成尴尬和影响。再就是,如果对方是比较亲密的家人和朋友,可以使用语音。你们可以通过说话传达对对方的思念和依赖。
罗永浩就曾指出,微信发语音是一种低情商和不礼貌的行为。他们不懂得尊重对方,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所以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事情,为什么要发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