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感触:这个时代变化太大了,有的人混得很好,升职加薪成为CEO;有的人混得很差,几十年如一日。
身为一个打工族,你是否为此感到焦虑呢?害怕下一个失业的会是自己,担心自己永远没有出头之路,忧虑每天都过得度日如年……
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让你不堪重负,躺平和奋斗如跷跷板一样,并不是你想选择就会怎样。
崔璀说,人生只有一次,不想让它来管理你,你就要去管理它。在《做自己人生的CEO》这本书中,她认为学会人生管理术,可以让人生道路朝着我们想要抵达的方向。
此时,你可能会问:她是哪来的自信,觉得管好自己就行了呢?这是不是夸大其实了。
和很多学生一样,即将毕业的崔璀找了一份做编辑的实习生工作。人如其名,凭借着出色的策划和催稿能力,她成功地整出了几本畅销书。23岁时,她就已经成为了总编辑。
在此后的几年里,她更是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促成了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参与主投自媒体……无一不是取得了好成绩。
如今,崔璀不仅是一名投资人,还是一名成为创业者。而她的《做自己人生的CEO》这本书,正是她十多年来实践和思考的结果。
3个方法,走出焦虑怪圈
崔璀在《做自己人生的CEO》中写道:“世界总是充满不确定,它有时优待我们,有时对我们凶残,应对它的唯一方法,是努力提升自己内在的确定性”。
深藏内心底层的焦虑,比如容貌焦虑、身份焦虑、财富焦虑,时常裹挟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总是控制不住地去关注,结果是越关注越焦虑,越焦虑越关注,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循环。
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关注即强化。而我们之所以会陷入焦虑循环,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我们应对焦虑的方式不对。我们常常会这样告诫自己:不要去想,不要去想。最后我们却是越来越关注。
二是我们的注意力会因此变窄。当过分关注时,我们似乎就看不到其它东西了,因为此时焦虑几乎占据我们的全部注意力。
三是焦虑让我们的动作变形。当越来越焦虑时,我们的行动却越来越不受理性的控制,从而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那么,如何应对焦虑走出焦虑怪圈呢?崔璀在书中介绍了3种方法。
方法一:注意力转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增加或是减少对某事的关注,其结果最终都是加强了对某事的关注,所以,转移注意力更好的方法是,引入新的刺激,此时会发现我们起初认为的没有那么重要。
举例来说,我晚上失眠时,如果一直想着“快点睡,快点睡”,反而很久才能睡着;此时如果我放空大脑或者起床看书,反而更容易有睡意。
方法二:列出最坏清单。既然没有办法转移注意力,那就列个清单,把最坏的结果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意味着你有了面对最坏结果的准备和打算,这样会弱化焦虑,甚至让焦虑消失。
比如说,学习英语让我很焦虑,一怕没时间,二怕偷懒,三是怕没在期限内学完拿不到返现。于是,我做了张规划表,每天按部就班学习,焦虑感瞬间就减弱了。
方法三:让问题变优势。简单来说,就是把你为之焦虑的问题,反过来变成你的资源和优势。
内向这个问题让我很焦虑,甚至一度成为我的梦魇,直到我发现,我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会把脑子里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记录下来,写成文章或小说,反而成为一件好事。
简单4步,看清困扰的人和事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喜欢给自己贴标签,还喜欢给别人贴标签,拖延症患者、懒癌患者、社恐人士……这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隐藏着一个可怕的盲区——贴标签会遮住我们的视线。
用心理学来解释贴标签这个行为,其深层原因是一种防御机制,即人们会通过找各种理由来相信事情是合乎逻辑的。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就会倾向于自我合理化,主动赋予自己合理的解释,以此来减少思考,或者是不去思考。
如此一来,结果就是我们看不到事情背后的真相,无法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更别提如何去解决问题。
所以要怎样撕掉标签看清真相呢?崔璀在《做自己人生的CEO》中介绍了一个方法:简单四步,撕掉标签。
步骤一:列出清单。拿出纸和笔,选择要改变的人,可以是自己或别人,在纸上写你对这个人印象最深的5个词,然后从中挑出一个最让你头疼的。
步骤二:奇迹提问。这一步的关键要点是,让你想象一下发生奇迹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而不是怎么发生的。用“说话的时候声音小一点儿,语速慢一点儿”代替“你能不能改一改,脾气好一点儿”。
步骤三。具体描述。尝试把标签换成具体的描述。比如“他脾气不好”,把“他脾气不太好”,替换成“他和同事说话时很急躁、声音很大”,进而优化成“他和某些同事说话时,会着急,声音很大”,再优化成,“他在某些情况下,和某些同事说话时,会着急,声音很大”。总之,描述得越具体越好,以此来代替主观上的笼统评价。
步骤四:例外观察。比如说“坏脾气”的同事什么时候才会有例外,比如他对待重要客户或者家人的时候,语速是慢的,声音也比较温柔。通过这种“找特例”的方法,恰恰打破我们的认知惯性,可以让我们找到“破局之法”。
4步管理预期,快速有效地说服别人
我们一直认为,某某人做事拖拉爱迟到,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或者不重视这件事。就好像工作中,有的人总是喜欢拖到最后期限才上交报告,因为他知道,最后期限还没到,才会磨蹭到最后一天。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行动决定结果”。事实上,这是大多数的我们所存在的认知误区。
在《做自己人生的CEO》这本书中,崔璀提到了“目的论”理论:我们对结果的预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如何根据这个理论来具体实践呢?崔璀总结出了四个关键步骤,可以有效帮助每个人成为有说服力的人。
步骤一:从对方出发。让对方明确知道,如果他现在的表现不一样了,结果会有什么差别,同时确保这个差别是他所重视的。
步骤二:明确执行人。只有当具体的执行人明确,执行人掌握主动权,才可以控制结果。
步骤三:自己的态度要坚定。如果要想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行动,就要让他相信你真的会说到做到。
步骤四:不按套路出牌是终极武器。不按套路出牌,让事情不在原来的道路上继续发展下去。
写在最后
一个人就像一个企业,也是需要管理的。
崔璀《做自己人生的CEO》所讲述的12个实用的人生管理术,可以让我们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
“如果我可以,那么你也可以。”——崔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