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听到陈默老师讲家庭教育的讲座,非常受益。在听的过程中,不时对着自己的行为。
现在的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焦虑的,因为他们都有一个错误的教育观念: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他们都不知道一个孩子的长大需要等待,哪个家庭等得起,哪个家庭育儿,最终的收获就大,他的孩子也会成才。所以家长们需要学会等待孩子的成长。
崔老师在讲到家长教育的症状有下列几种:
1.只关注孩子的学习。
孩子为什么会顶嘴?因为家长关注的只是孩子的成绩,无论和这个孩子聊什么的时候,最终都能想到学习上面。
我记得以前读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从学校里走出来,告诉妈妈说今天考试没考好。第一个妈妈说,昨天让你好好学习,你不学看看没考好吧。第二个妈妈说,哪一道题没做好,不是都给你讲过了吗?第三个妈妈也是这类埋怨。唯有第四个妈妈说,孩子,你心里一定很难过,没事,回家我们一起来看看问题出在哪。
在这个案例当中,前三个妈妈关注的都是孩子的成绩,唯有第四个妈妈是关注了孩子的情绪,孩子们已经很伤心难过了,再加上家长的埋怨批评,孩子更难过,所以我们做家长的最主要的应该关心孩子的情绪。因为家就是孩子疗伤最好的地方,伤疗好了,情绪好了,第二天孩子会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开始新的一天的学习。
2.对孩子不断催逼。
每天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快点!抓紧,不能再拖拉了……长期的催逼孩子的神经就失去了弹性。越催越慢越来越无所谓,你看孩子有时候写字擦了写,写了擦,一心想写成印刷体,这就是神经失去弹性的表现。
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带有这样的焦虑情绪,每天对学生说的最多的话也是快点,快点打扫卫生!快点下去站队!快点交作业!……因为自己的焦虑自己的缺,反而学生就养成了,你催我就动一动,你不催,我就磨磨蹭蹭。看来是有这样的问题的。
3.争抢教育资源。
就拿给孩子报补习班来说吧,有很多人是跟风,听说某个地方的补习能让孩子考个高分,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到这个地方补习,如果争不到,就会产生焦虑。
4.与他人攀比。
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家孩子的时候,都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任何事情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好。其实,人是唯一存在,哪有什么可比性?俗话不是常说吗,人比人气死人。家长总拿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的长处,看着自己的孩子处处不如别人,所以焦虑。
产生焦虑的原因:
1.缺乏自信。
家长缺乏自信,也会带给孩子很多的不自信,有的家长只是教会孩子算计,超越,防范别人……他没有把好东西教给孩子,什么是好东西呢?帮助他人,善待弱者,让孩子知道自己善待了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他,自己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他,这样孩子就会活得很踏实,踏实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困难,才会有足够的自信。
2.虚荣心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但是。有轻重之分。有的家长虚荣心很浅薄,由于虚荣心的作祟就会造成逼人催人。当他看到别人孩子好的时候,他就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的是别的孩子没有的。当他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其实别人也在羡慕他。因为虚荣心的作祟,让家长也很焦虑。
3.让孩子代替自己实现理想。
如果你要问家长,你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会想一想说成功人士,社会精英。但是他忽略了自己,自己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如果孩子本身就是娇嫩,性格内向,怎么去做高管?
4.价值取向有问题。
家长满脑子都是超越,竞争,灌输给孩子的思想也是竞争。记得。曾经发生过一的一个案例,一个中学生学习成绩,永远是班里的第二名,他就对第一名产生了嫉妒,慢慢由嫉妒到怨恨。终于有一天,他对第一名下了毒手,他觉得这样我就可以成为班级的第一名了。他忘了这样是违法的。
其实人的本身就是合作。无论从古代到现代,大家都在合作生活合作,建立自己美好的家园。
所以家长的焦虑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妈妈。要处理孩子的焦虑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焦虑问题才行。这种焦虑症从原来的高中生,发展到了现在的小学生。
比如说孩子上课的坐立不安,抽动,啃手,拔头发,易发怒……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
我想解决这些焦虑,家长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自己是家长,是孩子的保护神,是孩子成长的靠山,在家里不是监工,不是教师,更不是教导主任,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比如孩子的胃口不好,我该怎么调理?孩子的睡眠不好,我应该怎么做……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满面愁容地从学校走出来,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孩子聊一聊,理解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好了才能好好读书,因为心神安宁是读好书的前提。作为家长要感同身受自己的孩子。
家长减轻焦虑,提升能力,双减才能真正出成效。
现在没有补习班了,双休日,我们应该关注孩子什么呢?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坐在书桌前,心里无适是从。
其实双检之下,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阅读上。阅读习惯越好收获就越大,因为有阅读习惯的人会有自我教育的。阅读有多高,层次就有多高。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陪伴孩子,陪伴孩子阅读,周末,可以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去书店,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