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阿爹制作的酥糕远近闻名。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刘阿爹每天做好酥糕,就有馋嘴的孩子跑到那个小院子里偷偷看,香啊!阿爹为人也很大方,总是将扁担装不下的酥糕分给这些调皮的孩子们,然后就赶着时间上街叫卖。
“酥糕,阿爹酥糕――”,浑厚的声音响彻大街小巷,镇子上的人们也很照顾阿爹生意,倒也的确好吃。
2
阿爹的酥糕生意足够糊一家口。年轻时老婆去世,只留下一对儿女。大姑娘长的水灵,估计像她娘;儿子也是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平日里姑娘会帮着阿爹做做酥糕,闲暇时会和其他女孩子绣绣花打打闹闹。儿子读书用功,也是争气。
3
那年十里八乡的村镇闹起了饥荒,人人自危。土地都被刨干净了,救济粮迟迟不来。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有人倒下,这时候偷鸡摸狗的事太正常了,谁家的剩米剩面藏都藏不住。可刘阿爹竟然将家里的做糕的存粮拿出一大半做成面糊糊,谁个过路的饿的不行了,刘阿爹就会端上一碗救人家的命。等到救济粮终于下来了,本来家里做糕有充足粮的刘家姐弟都饿得面黄肌瘦,让人好不动容。自此,刘大善人名号传开。
4
本来做点生意,忙点农活,日子还算可以。可好景不长,刘家姑娘一天天的越发水灵,刘家门槛都快被踏破了。这天晌午,刘家刚把菜端上桌,外面来了一帮人。
领头络腮胡子指名道姓:“刘家的,我家公子才华相貌出众,你家姐儿模样也算相配,这门亲事你答不答应?”
刘阿爹定睛一看:这家的不是赵家村大地主家的吗?
还没说话,又一位膀粗腰圆的婆子扭进来道:“刘大善人,不是我说,赵家公子家产万贯,相貌品行天下无双,配刘姑娘相当好的。这可算是上嫁啊!”
刘阿爹看了看一旁泪眼汪汪的女儿,面无表情说道:“俺家闺女孝顺不愿离家早,你家公子俺家也配不上,多谢一番好意,不送了。”
那络腮胡子一听这话瞬间大怒:“你个什意思?别不识抬举,这亲事说定了,五天后,花轿准时接人。”说罢,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离开。
5
夕阳西下。
饭桌上菜早已凉透,刘家小子憋得满脸通红,向抽了一袋又一袋旱烟的阿爹说到:“不行我找他们拼了!”
“好歹是半个读书人,人多势众,你拿什么去拼?”阿爹低头缓缓道。
刘姑娘带着哭腔说:“阿爹,这可怎么办?”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
刘小子跑去开门一看:乌压压一片人。刘阿爹抬头一看,乡里乡亲的全来了。“你们这是?”
王老伯先发话:“他阿爹,有事还藏着掖着,不拿出来大伙商量商量?”
张家媳妇道:“您平日里照顾我们,这下有难了,大伙儿都来瞧瞧。”
这一时间刘阿爹哽咽了,好半天吐出一个谢字。
6
五天后。
一大早村庄的宁静就被高响的唢喇声打破,一群红衣大汉抬着花轿,聘礼摇摇晃晃来到刘家门口。刘家大门紧闭,又是那个络腮大汉一脚踹开大门,瞬间定住,院内乌压压全是人:拿着锄头的,扁担的,镰刀斧头的……刘阿爹坐在当中,正色道:“赵家的,亲事讲究你情我愿,俺家姑娘不愿意,人你也抢不去!”一看形式不妙,当下这群人灰溜溜地跑了。刘阿爹转过身看着众人就是一鞠躬:“大伙儿,我刘大此次度过难关,保住女儿,多亏你们了。”……
月末,刘家姑娘被说上了村里教书先生的二儿子,两家人倒也欢喜。自此,刘阿爹卖酥糕的方式都变了,“嗨啰嗨,刘家酥糕嗨~”走过大街一群小孩就跟着刘阿爹学着他的腔调“嗨啰嗨~”
7
后来,刘家酥糕竟成了这一代名吃。
刘阿爹早已不干了,刘家小子孝顺,娶了媳妇儿继续老爹的生意,还越做越大。刘老爹就待在家中含饴弄孙,嗨啰嗨~好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