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游玩的时候认识一个朋友,姑且称为A吧。我们一起相约爬了阳朔附近的相公山,站在山顶眺望远方,桂林的山山水水就匍匐在脚下,风景绝美。
遇上美景当然忍不住要拍照和发朋友圈啦!对,我就是这样对一个俗人嘛。挑了两张比较美的图,编辑了一段很简单的文字“相公山超美!我觉得这是桂林风景最美的一段,就可惜天气不好。”,完毕,发送。
这时她正好瞥了我一眼手机,笑道“你速度好快啊~还以为你一直在拍照呢,那么快朋友圈都发好了!”我疑惑不解,“怎么了?”过了一会儿,她继续说,“我觉得发朋友圈好麻烦的。先要挑照片,然后还要P图加滤镜,最后还要配文字。每次至少也要半个小时,很烦的。”
无言以对,赶紧扯开话题,好在那时我们还没有互加微信,她也看不到我糙得不行的图片和文字。
一个多小时后,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她对桂林的“一往情深”,在空调大巴上差点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张小龙说,“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每一条朋友圈都是浩大的品牌工程一部分,千万马虎不得。喜欢用朋友圈做销售的,各类做微商、卖保险、卖减肥药的朋友们一定对此深有体会。
我有个做青旅的朋友,平时喜欢把自己塑造成文艺青年的形象。奈何文化水平有限,青旅里虽按“标准流程”添置了书柜,但为了塞满书架,连《中学议论文范文100例》这样的教辅书都摆了出来。
前不久清明节,他回老家祭祀先祖。不知是触景生情还是被列祖列宗感召了,在微信上传了我几张照片,让我这个十八流小文案给他编辑一段文字用来发朋友圈。需求倒是相当简单:要真情实意!要能感人!尼玛,死掉的是你爷爷还是我孙子啊!
这样的需求不胜枚举。和老朋友重逢了,帮我编辑一段文案吧;和女友周年纪念日了,帮我编辑一段文案吧……
朋友圈已然变成一个秀场。导演有了,脚本有了,角色设计有了,主演也有了,万众瞩目的关注似乎也有了,大概就缺一个编辑,好让主演能说出动人的台词,以弥补某些先天不足。
所以有时候我在想,文字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说出别人想说但说不出的话。
最后,来讲一个别人的故事。
去年有两个老外在中国某三线城市的人才市场摆了个“小摊”。他们在一群入城务工人员中招聘“写作工作者”。要求很简单,一支笔,一张纸,随便写什么,不限题材,写自己的故事就好。当然,更不苛求文笔。
很多务工者不过是水泥匠、木匠等,根本没受过高等教育,开始时对此将信将疑。但反正也没找到中意的工作,聊胜于无,不如一试吧。
结果出乎意料。我们很容易以为,这样的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能有什么故事好写,但每一篇文字都非常动人。
有人拿起笔,就再也放不下来了。从记事起开始写,将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道了个遍,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家庭、得意与失落,理想与不甘,原来那么平凡的人生里也曾有过波澜壮阔的片段;有些人写着写着泪流满面,再难执笔。
嘎然而止的故事背后,能想象爆发的情感如何如海啸一般再次席卷过记忆深处。他们的文字非常朴素,完全没有修辞和技巧可言,甚至在语义上有那么点不通顺,但依然能直击人心。
所以,如果发朋友圈时不知道配什么样的文字好,与其苦思冥想回忆自己记过的好词好句,还不如坦率承认,自己并非“文艺青年”的料儿,写不出华丽的辞藻和引人深思的金句。
但没关系,真实的故事和感情自有千钧之力能撩拨人的心弦。与自己内心来一场久违的对峙,最细腻之处有最特别,最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