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听说一些未成年人的极端行为。因为离自己的生活比较遥远,只是嗟叹几声,归咎一下也就过去了。但最近发生在身边的现实,不由得我不去认真思考一下。
往往事后,大家会得出两点结论:孩子傻,不珍惜生命;压力太大;认识论决定了方法论。于是,学校和家长开始有的放矢地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那么如何解决压力的问题呢?好像没有有效的办法,因为高考,中考每年都会如约而至,从不缺席;别人家的孩子又不识时务地用分数刺激你的心脏,影响你的食欲乃至内分泌。所以,缓解压力也只能是家长把体内的化学变化,转化成物理变化,憋成内伤后,把祁使句和颜悦色地表达出哀求的语气。老师们更加无所适从,该读該写,该背该默该考,一样不能少,绩效管理和师之责任是高铁的车轮,不到站,是无论如何不会停的。怎么办?我也在问自己。
最近看到一个公式:知识(认知)=客观存在 事实*敏感度。很有意思的一个公式。假设它是成立的,我们看下它的变量关系,发现认知的变化,往往取决于敏感度变化。那么就是说一个未成年人对一个事物的认知程度取决于他对于该事物的敏感度。于是,如果我们想让认知保持理想值,调节敏感度似乎是一个办法。对正能量事物调高敏感度,对负能量事物调低敏感度。
如何去做呢?首先是发现问题,有效地沟通交谈,知道问题在哪儿。其次是稀释敏感度,找到发泄的渠道和稀释剂。方法很多,因人而异。需要大家集思广益,灵活运用。
不为一时的对错纠结,不上纲上线看待问题,做无谓的联想。未成年人不太能理解。矛盾激烈时,学会冷却降温。学会向孩子认错,学会幽默风趣和自我解嘲。用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思考一下问题,用同理心沟通问题。因为我们已成年。
大家千万别误会,我不是教育专家,只是家有未成年人。为人父母的一下纷乱的想法。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