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
可是你不能在饭桌上给人家当面指出来。那孩子是你的客人,就算他要吃桌布,你也随他便。
摘自:杀死一只知更鸟(纪念版) 第三章 作者:[美]哈珀·李 译者:高红梅
我思:
孩子是一无所知地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一个家庭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教养,而孩子的行为则会如实反映家庭的修养。
小时候老爹经常告诫我:希望有外援,但又不要依赖外援。时间长了这句话融入骨髓,并成为我重要的处事原则。“希望有外援”,让我内心柔软,感恩每一个帮过我的人;“不依赖”,让我意志坚强, 拥有独自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父母的言行好比一本生动形象的活教材,给孩子展示了生活的准则,而孩子则像是一面镜子,复制父母的行为痕迹。
家长的语言会成为孩子的语言。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模仿父母的样子,父母说的话,孩子会深信不疑。在《小偷家族》中,作为“父亲”的阿治常跟孩子说“不会在家里学习的人才去学校”,他初次说这话时的内心酸楚,孩子是不会觉察到的,祥太只会坚信那是阿治对没去学校的他的肯定。而后,这自负而无知的思想,在祥太的小脑袋里生根,并指导他的行为。
家长的行为方式会变成孩子的行为方式。孩子的社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样子,父母做的事,他们也会完全照搬。父母不在人前教育孩子,给他留足面子,孩子也会学着给别人留面子。
中国有句古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对世界知之甚少却又好奇的孩子们,无时不刻地模仿着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浸染着父母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如果把父母比作原件,那么我们的孩子妥妥是没有选择权的复印件啊!当我们为孩子的问题行为忧心不已,到处寻医问药时,也该静下来想想,“复印件”出现问题,是否源于我们这些原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