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路,难免会遇到我们无法直视的人、事、物等等,面对还是逃避,确实是个问题。
面对的抉择只有一种,而逃避却有千万种方式和理由,所以面对是需要拥有太大的勇气和智慧的;逃避是因为太过沉重的负担和痛苦。鸵鸟在面对可能发生的伤害的时候,一头插进沙子里,就是伟大的大自然对于逃避生动形象的诠释。可是,看或不看,痛苦就在哪里,默默地看着我们。
前几年很流行的一首歌《不想长大》,歌者欢乐地舞动着身体,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长大……”我想它之所以那么火,大约是击中了太多人的痛点。长大就意味着要自己去独立面对一切,包括生活的酸甜苦辣,可能是要完成不容易的学业,可能是去找工作打拼,赚钱糊口,或者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怎样去遇到一份爱情,怎样维持一段珍贵的关系,怎样和父母相处,怎样看待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甚至是怎样和自己和解……
当我们自己的人格、心智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面对这些纷纭复杂的现实的时候,逃避就是我们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因为至少短暂的逃避可以让我们不会因为勉强面对而承担额外的失败,能够不抑郁、不焦虑、不自伤等等,至少生命还活着,还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呼吸、饮食、盼望……
面对现实的痛苦太过悲哀,青少年一般会选择逃去网络里面,游戏带来的快感和刺激,犹如一潭死水里海怪掀起的一层连接一层、生生不息的波澜,在无法释放攻击力的体内充满流动悸动的福流,在虚拟的幻想层面上,获得成功感、满足感。沉迷于麻将、赌博、酗酒、毒品等等之类不能自拔,也是同样的道理。
读书、学习通常在我们的眼中是很美好的事情,成绩优异也是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但如果学习只是回避责任,那就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和觉察了。看到这样的表达,也许你会觉得我简直就是胡说八道。的确,我们很难理解逃入学习也是逃避痛苦一种方式。每个人对于一件事情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在一个人厌倦学习的时候,另一个人也可能正沉溺在忘我的学习过程中,周遭的一切都已经虚化为遥远的世界,痛苦也就不存在了。当一个人只能够学习而不能够承担自己其他的功能时,比如工作、照顾家庭抚养孩子、必要的社会交往等等,这可能就是另一种病态了。
逃避可能是一种主动选择,也可能是一种不自觉的行动。当我们不断扩大自己的心灵空间,更多地与自己的内心在一起,可能就会获得自我觉察的机会。
丰子恺的这幅漫画,多么传神,多么耐人寻味。自己蒙上眼睛,也许是想象放大了对已知或未知的恐惧吧。
“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内心强大的人的选择。试着想一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和习以为常的命运怼上去,决绝处,壮士气概豪迈,也许会有另一种可能、别样的风景,也未可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