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老妈常念叨我,为什么不考个公务员,在老家上班,朝九晚五的多好!我总是不置可否。
在外地呆了这么多年,的确没有混出什么名堂,相比在老家的同学,不可谓过得不寒酸。可是,我心里总有股执念,安逸的生活固然舒适,却不是我想要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劝过,女孩子嘛,干嘛那么较劲,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找个好男人嫁了,不比自己辛苦打拼来的容易?劝人者也都是好心,但别人永远无法取代自己。我知道我需要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不能靠别人来给予,只有自己做自己的依靠才觉得安心,其他人给的依靠都如影虚幻,不可靠不敢靠。
世上不知有多少论调都在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之前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姑娘原本在银行做行政,普普通通的长相,工作虽然勤恳但收入普通,没有人觉得这姑娘有什么特别。可是后来,她嫁给了银行行长,人们就开始说,看吧,干的好果然是不如嫁得好吧,她干得再好也不过是个小职员,嫁了个老公就变成行长太太了。表面上看似乎是这样,但实际上,人们忽略了一点(或许是故意忽略的),如果不是她勤恳的工作,行长怎么可能会注意到她呢?干得好才是她嫁得好的前提啊!
为什么总要把女人和男人捆绑到一起呢?好像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庸一样。这世上不知有多少女人干的比许多男人都强多了,可是,社会对于男女总是双重标准。男人到了三十拼事业,人们会说有事业心,并支持和鼓励他的事业;女人到了三十拼事业,人们则会说太有野心,就会有一大波声音出来让她回归家庭相夫教子,这其中往往还包括自己的家人。男人到了三十不结婚,人们会说没关系,年轻的小姑娘一大把;女人要是到了三十还不结婚,连婚介所里介绍的都是些离异或是丧偶的中年男性。
人们总是说,你都三十了,应该结婚生孩子了,再不结婚生孩子,你都人老珠黄了,恶毒些的还会偷偷在你背后说,再不生孩子都生不出来了!
奇怪,我们做任何事不应该是基于我愿意,我喜欢,我希望这样吗?为什么年龄要成为限定一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标准?我21岁结婚,是因为我觉得我遇到了这辈子想嫁的人,而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可以嫁人了。我35岁不结婚,是因为我喜欢我现在单身的状态,而不是因为我受过伤不敢爱。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大家口中的所谓”正常人”,这有什么不好吗?
我还有两年就三十岁了,没有结婚,也没有打算短时间内结婚,事业重新开始摸索,一切都像五年前刚毕业一样。可我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28岁和18岁,只是两个不同的时间点而已,18岁时的青春活力28岁没有,可是28岁的人生阅历也是18岁不能比的,不把时间作为自己成长的枷锁,才能真的把自己的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此文仅作自我剖析,不带任何男女权主义的批判和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