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讲道理?",这个问题,不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没有那么复杂。
甚至,这个问题就不是个问题,是个“伪问题",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
一,目前一部分孩子存在的问题。
有些孩子早上赖床、洗漱磨蹭、吃饭不认真等。晚上贪玩,不提醒不知做作业等。外出玩时,公共场所,行为冒失等。
针对孩子的问题,家长们经常给孩子们耐心的讲道理,讲了很多次,也讲的很透彻,但孩子似乎根本没听进去。
孩子的那些问题,没有什么明显的改观,这究竟是为什么?家长们感到困惑。
二 ,某些家长得出“不该给孩子讲道理"的观点
这些家长们开始了自我反思,开始了翻看育儿专业书籍期刊,及去听心里学讲座,去浏览网上相关文章等。
通过以上渠道的学习,这些家长们似乎顿悟了,感叹道,原来是自己以前错了,不该给孩子讲道理。
那些书刊、讲座、文章,头头是道,条条框框,深入分析、看似非常科学。其主要内容或观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家长经常讲道理,不仅起不了作用,反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影响孩子以后的独立能力、思考能力、甚至造成知行分裂等。
2,根据大脑科学,结合孩子各个成长发育阶段,分析得出孩子之所以不理会“大人讲道理",是因还不具备很好的抽象思维等。
3,建议家长,“不该给孩子讲道理",应该采用模仿及感知的方法,用行动对应行动,潜移默化孩子等。
4,甚至最后还分析出,大人为什么总喜欢给孩子讲道理,是因为大人喜欢偷懒,是因为“知易行难"等。
三,“不该给孩子讲道理"的观点对吗?显然不对,理由如下
1,不是所有的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有那么多的问题,不少家长也是常给孩子讲道理的,孩子也很乐意听,行为习惯良好。
2,相信孩子,一张白纸。有了问题的孩子的背后,就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问题家长的问题,才是孩子“不理会家长讲道理"的实质根源。
3,面对孩子的问题,问题家长,大都会在问题之内兜圈子,没有清醒的意识或不愿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
4,然后就会盲目迷信那些专业书籍、专家心里学讲座、及网上的相关文章,最终让自己的观点从一个极端又走到另一个极端。
5,人体医学,是最复杂的科学。大脑科学又是复杂中的复杂,大部分研究成果,也仅尚处在初探阶段,冰山一角,大都尚未最终定论。
6,由尚未定论的研究成果派生出来的那些关于育儿方面的学术成果或观点,更如此更不可妄加定论,虽很好很有价值,可以参考但不可以盲目迷信。
7,不要怀疑孩子的抽象能力,学校自幼儿园及小学就开始了系统的抽象思维教育。“因孩子的抽象能力不是很好,就不该给孩子讲道理"这样的观点,站不住脚。
8,甚至自孩子出生,我们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已经开始了给孩子讲道理了。比如喝牛奶时,我们常讲,“热,别烫着,等会"这个道理。这是道理吗?类似这样的“道理"已经“小"到了我们从不认为是“道理"了,但对婴儿来说,那就是“大道理",因婴儿还很不懂。
9,但我们也不会因为婴儿不懂,就不对婴儿讲类似的“大道理"。有些问题孩子的问题家长,往往就喜欢挥舞大棒,一会“不该给孩子讲道理",再一会圆滑到“不该给孩子讲大道理"。其实孩子的问题的症结是大人自己。
四,“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讲道理",这个问题就不是个问题
那些说“不该给孩子讲道理"的家长,现实中他们是做不到不给孩子讲道理的。故此“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讲道理",这样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即使你不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有时也会和你讲道理的,孩子的世界不仅仅只有你,还会受到其他环境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要再纠结“该不该给孩子讲道理"上面,让我们更好的去关注“该如何给孩子讲道理"上面。
如何讲道理的方法方式很多,也都很有一定的道理,不一一罗列了。这里仅谈谈几点注意事项 :
“讲道理",不要经常讲,也不要忘记不讲。有时问题出现的时候,往往不是最佳解决问题的时候。
“讲道理",心不要急,不要急于一时,不要恨不得孩子一夜之间长大,不宜过于展开。“讲道理",抓关键的关键讲,尽可能简短,容易记。
就像一颗种子,给了孩子。这颗种子本身自己就会……会在孩子身上,会在孩子以后很长时间里,会慢慢发芽、慢慢长大、慢慢枝叶繁茂。
五,问题孩子的家长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背后根源是家长的问题。家长的的问题,内部是家长的心的问题,外部是家长的“知"的问题。
1,外部“知"的问题
所谓的“知易行难",真的是“知易行难"吗?
所谓的“知易行难"的“知",恐怕是“一知半解"的知,不是“深思熟知"的“知"吧? 其实不是“知易",而是……
“知"不易,否则也不会“行难"了。“知"不易,否则孩子也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了。“知"不易,否则自己也不会,在孩子出了问题后,自己的观点从一个极端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讲,就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做。做,就是一种无言的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不要偏执,都重要。关键在于一个“度"的拿捏。
2,内部心的问题
家长的心的问题,是家长问题的根本。不要过度担心纠结困惑孩子的问题,天塌不下来。这个天是家长自己。
只有家长在工作中、生活中,方方面面中,一点一滴的正心,方可能从根源上、使孩子的问题一点一滴的受到影响。
家长正心很难,彻底正心,更难,难于上青天。正心很难,“反反鸡汤"很苦,所以80%的人不愿意喝。正所谓二八原理。
这就是现实中,为什么又总有20%的人的情商,明显高出80%的人的情商?那是因为20%的人,几乎每天都在正心。每隔几天,就喝一碗“反反鸡汤"。
问题家长如不把正心放在首要,仅抱着那些“反鸡汤",是会起到一些暂时的正作用,但恐怕难避开以后的更大的负作用。
这个以后就是,孩子叛逆期的难过渡、让你更困惑,孩子18岁了内心还没有长大、孩子成家后他自己的问题仍然还不是他自己的问题。
文章最后,说声对不起,如不妥之处,请见谅。欢迎批评指正,让我下一碗的“反反鸡汤"更浓一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