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饭圈似乎不是很太平。随着爱奇艺自制综艺《青春有你3》被停播,眼看众偶像离出道只剩最后一步,一切却戛然而止。关于偶像、饭圈经济、饭圈女孩儿的话题又开始甚嚣尘上。《青春有你3》停播最直接的“导火索”,或者叫做“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27万瓶牛奶被白白倒掉,而且这个统计我觉得未必完整。
即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国家还是未能实现真正的发达富庶,依旧存在一部分贫困群体因为喝不到牛奶而营养不良。而在政府一直力推“光盘行动”的背景之下,一档综艺节目,无论是否号召,至少在默许或者从规则上鼓励了粉丝去做浪费食物的行为,着实令人发指。
粉丝们有没有想过“偶像”一词最初的含义?我认为“idol”这个词略欠妥当,它扭曲了偶像本来应有的样貌。有位伟人曾经说过,要杜绝偶像崇拜。那偶像到底是什么?偶像是榜样,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标杆,是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TA身上有很多值得旁人学习的东西,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偶像与榜样,而不只是一个性幻想的对象。现在的粉丝经济,某种程度上已经完全扭曲了偶像原本的样貌,偶像不再是一个能力上的楷模,道德上的标兵,而是沦为一种消费品,某些粉丝的极端行为,甚至玷污了偶像这个词汇。
回溯追星这件事本身,近十几年来,粉丝经济、偶像经济一直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早期追星,买专辑,买CD或者磁带,核心点是为作品付费。一位偶像产出优秀的作品,粉丝花钱购买,这件事本身也符合商业规则。
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完全背离初衷。比如从买1张作品到买10张,买100张,再到涌至数字平台刷榜,只为自己的idol能够排在榜单前面,满足自己的偶像比别人强的虚拟愿望。
很多人给明星送礼物,送花,送吃的,演变成送金条,只是为了让偶像更有面子。偶像似乎成了粉丝们圈养的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也变成了粉丝竞相攀比的符号与象征。很多粉丝陷入到类似“羊群效应”的泥淖之中:只有在结群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强大。偶像成为凝聚他们的信息符号载体,这也是如今偶像经济最主要的形态之一。
合理消费和购买某件作品,从来不是一个错误,但是粉丝购买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只是为了虚拟的榜单,为了证明比别人强,为了证明自己团体的力量比别人大,从而“党同伐异”,这完全就是一种搞笑行为。更有甚者,平台联手商家一起收割那些心智并不成熟的粉丝,收割粉丝父母的血汗钱,从而构成三方合谋的巨大骗局。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韭菜们为公司赚钱,韭菜的孩子们给明星打赏。”这真的是细思极恐。我希望这次“偶像事件”能够为偶像经济划上一个标点符号,未必是句号,但至少是一个逗号,能够让它朝一个正常的,良性的方向发展。
大家是否想过,如果给明星投票是按照种树来区分,祖国是否会多一抹绿色?如果给明星打call,是按照扶贫敬老来定义,社会是否会变得更加美好?为什么我们真正需要的榜样越来越少,而那些商业化的偶像越来越多?这到底是资本的嗜血,还是道德滑坡的征兆?我们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这个时代真正的偶像该是什么样子的?下周三山顶TALK,我会详细聊聊粉丝经济相关的话题,到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