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关心教育但反对读经教育的人士提出假想:如果让孔子来读现在的人民日报,孔子能读得懂吗?
不言而喻,一定是读不懂的,因为孔子活在文言文时代,而现在是白话文时代,且时隔2500年,读不懂是一定的。
那么同理,让我们现在的人去读孔子的《论语》,读2500年前的文言文,也自然是读不懂的,因为我们现在的语言与那时的语言根本就不是一个体系。
于是得出结论:让孩子们读经,是无意义的,是完全不科学的教育。
这个思维推理好像非常有道理。
但却完全是一种狭隘推理!
一、如果给孔子来一个为期三天现代汉语培训呢?
孔子一下子读不懂现代文,是一定的。但是,若给孔子进行为期三天的现代汉语培训呢?
只需三天,甚至一天都用不了,或者教会孔子查字典就行了。一天之内教会他老人家上网,也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以孔子的学习能力,领会能力,应会是很轻松的。别看人家那么大年龄了。有些人硬性假设推理,实在是毫无道理可讲啊。
二、孔子学现代汉语,一定会比我们学英语要容易。
孔子学现代汉语,可能有难度,但绝对比我们学英语要容易吧?因为,现代汉语中,几乎一切汉字,及汉字的基本意义,即本意,以及绝大绝大部分的引伸义,都是源于古代,也就是说,一个汉字的基本写法与基本意义,早在汉字之初就基本定型了,孔子之后虽有大量演化,也只是在那个原始汉字的基础上进行衍生,只需给孔子提供一个《古汉语词典》,再加一个“金文与现代简化字对照表”,以此读懂《人民日报》还有什么困难的吗?再不行把人民日报里的文字都转成金文或小篆。同理,我们学习文言文,也当然比学英语要容易,因为英语你读一万遍也读不懂,如果不从基础学起的话,那么文言文呢?稍有些古文基础,读浅易文言,根本不是问题,再说我们还有《古汉语词典》呢?而我们现代汉语中还有大量的熟语格言直接就是来自文言。
三、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是根与叶、母与子的血脉关系,绝对不是外语与母语的关系。
千万不要忘记的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那是母子血缘关系啊,那里面是有基因遗传的!古汉语不是外语啊,那不是英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关系,那是同一民族、同一文化、同一语言、同一汉字的背景下不同时代的语言而已,它们之间当然会有差别、会有隔阂,会有很深很深的代沟,就像十几岁的小孙子,与110多岁的家族老太祖爷爷的关系一样,难道你要硬说他们之间就是没法交流沟通吗?他们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话题,我能理解,但说句“吃了吗”应该是可以的吧?
四、中国人2000年来的教育都是让孩子读古代圣贤经典,难道都错了,难道我们是一个活错了的民族?这个民族都活错了,怎么还有你这种后代?
说现代的孩子读经一定读不懂,这话我是认可的,不但我认可这话,我想说的是,古代的孩子读《论语》也读不懂。因为,他们还是孩子!这种让孩子从小读经,读了2000多年的中国教育,突然有人说,孩子读不懂,读了也白读,读经是没有意义的教育!难道我们中国人2000多年来都活错了?这个世界上有活错了的民族么?有人说,古代的孩子读经是因为古代的孩子活在那个古代文言语境中,他们自然容易懂,这话我绝对认可,毕竟我们现在人们都不说文言,也不用文言写作。但是中国汉语的基因传承却从未断过,除非有朝一日把我们的汉字真的改成了拼音文字,那样我们的汉语才算是真正的绝种!只要还继续用汉字,那么每一个汉字都本身自带着古代文化的基因信息,根本不可能断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对孩子教育的加深,孩子几乎必然地都拥有对古代汉语的基本的解读能力,哪一个上过高中的孩子读不懂浅易的文言文?尤其在国家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中小学教材的古诗文篇目都有大量增加,孩子们都会拥有最基本的古汉语解读能力。当然孩子从小熟读背诵那些支撑起整个民族几千年思想文化的经典篇章,一旦结合自己的初高中所学及自己的人生经历,怎么可能会永远读不懂?再说我们又不是培养经学专家、古文学大师,能要多懂,为孩子积淀文化底蕴而已。
五、孩子读不懂经典是一定的,因为根本没到懂的份上,干吗要追求懂呢?
中国两千年来的儿童教育,几乎都是从读古圣经典开始的,刚开始哪一个会追求孩子理解呢?自古以来,文人家庭就开始让孩子从小读背《论语》《大学》《中庸》等,又有几个老师、家长要求孩子去读懂去理解呢?因为不需要去理解、去读懂,还没到那个时候、那个份上,干嘛追求孩子去读懂呢?孩子读经,绝对不像孔子读《人民日报》,孔子读《人民日报》,是为了获取信息,而孩子们读经呢?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给自己空白的大脑,趁最适合记忆的年龄进行大量的经典文化信息存储!目的都不一样,二者有什么可比的呢?二者进行推理又有什么意义呢?
六、古人都用文言交谈吗?一定是神经病!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这是个常识。
很多人在批判读经教育时,还特别强调古人都说文言文,而现代人不说文言文,所以现代人很难理解。这当然有道理。但我想强调的是,古人也不说文言文!因为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就像我们现代人,你见过两个人聊天时用的都是书面语吗?除非是神经病!一定是口语聊天的,想那孔老夫子给几个弟子讲话,可能是书面用语吗?一定是加上时间维度(2500年前)的鲁国方言!而且一定是口语化的!那么《论语》怎么会是文言的呢?为什么不直接记录孔子的口语呢?已经最大限度体现口语了,但真不能再口语化了,你得考虑当时书写得有多么困难啊!想想古人写一个字得有多难!一般都是刻在竹片上,那个竹片得先加工晒干吧,更重要的是你得用刀刻上去,你试试现在用刀往竹片上刻一个字,容易吗?还得写得美观,还得匀称,容易吗?我们在竹子上刻一句“xxx到此一游”还要费半天劲呢?古人呢?怎么可能把口语说出的话都记下来,一定是精简精简再精简,斟酌斟酌再斟酌,才形成了文言文!正如中国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所讲,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词的考究,你想啊,不考究能行么,稍微啰嗦一点点,那都得费半天劲去“写字”啊!后来有了毛笔,书写的确轻松了不少,纸张也有了,于是古人写文章才越写越长了,毕竟书写方便了吗?你看到了元末时,有些无聊的文人,干脆直接用当时差不多的口语写文章了,于是便有了《水浒传》《西游记》等等长篇白话小说,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古人写的啊,他们就是用古代口语写出来的,当然也进行了书面加工,一定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古代口语!分析这么多,就一个道理,经典中的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不是口语!说我们孩子读经读的本为就是书面语,不是在学古人说话,而是在学古人记录下来思想,更何况古人也不会那么说话,只是那么记录。
七、现代读经教育的确出现乱象,极不科学,导致不少支持弘扬传统文化的人出现了大分裂。
比如读经就是为了培养天才、大才、儒学大师、国学大师!这简直荒谬至极!孩子能不能成为大师、天才、大才,那要看孩子有没有这个资质、这个天赋、这个福报,怎么可能通过从小严格读经就能培养得了的呢?如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中国古代岂不是大师、天才遍地了?
读经教育,对于我们现当代人来说,从孩子抓起,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受到中国古代经典语言、智慧的熏陶,让孩子积淀人文底蕴,在孩子最美丽的年龄,进行最经典的文化存储,让孩子今后的人生岁月里,在这个娱乐至死、物欲横流的时代,心灵有所深思、人格有所定守,能够更好地审视社会、活好自己,至于读经的孩子长大了能做什么,那是他们的缘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由孩子结合自己的心志理性决定,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只是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更优质的成长环境而已。
再说,社会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生命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孩子的教育也必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要去读背那些自己无法理解的圣贤经典,当然也得去用自己稚嫩的思维去感受、思考自己的日益复杂起来的世界,因为,任何人的理解能力、社会感知能力,都必须是以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为基础的,那种封闭起来让孩子读经的教育当然是不科学的教育,且当今的教育,必须是面向科技面向未来的,只是我们的读经教育让孩子在面向科技的同时,更有人文底蕴,更有文化内涵。
读经,不是读与不读的问题,而是怎么读的问题。不然,读经教育界会越来越分裂,越来越混乱。极端的读经教育必然不长久,教育必须走中道!中道的,才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