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看似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述大大小小一众人物的挫折命运,其实这些人物和历史背景的关系是割裂的。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是模糊的,模糊的不足以构成人物命运走向的影响因素。这些模糊的性格在镜头下,是空洞的,人物面部长久特写,并没有传递出任何强烈的情感、心理状态。虽然电影用唯美的镜头和配乐,讲述了完整的故事,但它仍然是一部空洞的电影。
老上海外景的俯瞰航拍,字幕卡提示的历史节点,这些镜头的反复使用,确实能加深观众对影片中人物置身的时代背景的印象。同样,上海话,考究的布景,讲究的服装道具,这些都是在努力塑造一个宏大历史背景。但这种描摹时代底色的方法和《武林外传》没有区别——让演员穿上古装置身横店外景地并不代表影视剧中的人物就有历史感。当然,如果是类似《武林外传》这样架空历史的后现代风格也无可指摘,然而影片的英文名The Wasted Times说明——影片企图展示的宏大历史背景是其主题之一。角色冲突的推进和历史背景的弱相关性,即是历史背景显现为布景的原因——这正如我们在照相馆穿着牛仔T恤拍照,而背景是老上海的黑白画面印制出的巨幅无纺布装饰画。
究其原因,角色冲突的推进环节出了问题。影片一味沉溺于打造出老上海情调——镜头着力于代表角色时代特色的服装道具、布景建筑,而对角色情感塑造缺乏必要的剧情支撑。这使得角色的过多特写——面部特写——长时间面部特写,让观众无从进入角色的精神、情感世界——例如王妈的面部特写,吴小姐的面部特写,老五的面部特写等等,人物的对白和行为不能清晰的体现出人物的性格,他们的情感、心理极为模糊(模糊跟复杂不一样,复杂是纠葛交错很难理出头绪,但绝对清晰),而影片却企图用长镜头特写折射出人物模糊的情感、心理,那么折射出的也必是一片模糊。人物情感、心理的模糊,是因为人物的塑造出了问题,人物的塑造是由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故事来完成的。换言之,要通过角色冲突的推进来完成人物的情感塑造,人物在剧情中才能展示出清晰的情感。清晰的人物情感可以是单一而强烈的也可以是饱满复杂的,无论哪一种都能通过长镜头面部特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长镜头面部特写如果来展示一个模糊的人物的情感、心理,那么镜头下的人物就会更模糊,甚至空洞。
例如吴小姐,她和丈夫的冲突推进过程并没有清晰准确的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情深。吴小姐和丈夫拍戏的段落主要体现的是她对丈夫耐心,丈夫对她厌倦,这只是一般的夫妻情感表现。甚至从吴小姐工作上的支配地位能引申出其他思考,这反而消解了吴小姐的情感,同时让这个人物的情感、心理变的模糊。(但她的丈夫则不然,他有清晰的性格特征:圆滑、贪婪、好色、懦弱,他在特写镜头下能清晰的展现出复杂的情感、心理状态。)或许吴小姐雨夜去求陆先生帮忙,能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情感。但吴小姐在雨夜等候只有一个简短的镜头,而且镜头立马转为吴陆二人在明亮灯光下对谈。这种剧情推进方式让观众对吴小姐的情深还没来得及细细琢磨,陆先生的出场就打消了吴小姐所表现出的情深。没有了吴小姐和她丈夫的情感铺垫,那么二人分别时的对话就显得空洞,尤其是分别时吴小姐面部长镜头特写,更是导演肆无忌惮地滥用。
影片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影片企图展示各层面人物的罗曼蒂克故事。但故事并没有把人物性格塑造的清晰可辨,模糊的人物在风格强烈的镜头下于是就显得空洞。电影整体形式大于内容——再宏大的时代背景,如果不能让角色融于时代背景;再华丽的影像如果不能清晰的表现出人物(复杂)的精神、情感,电影都是空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