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包回家
在台风肆虐的福建呆了16天,准备启程回家。因为给老爸和朋友带了一些当地野生的猕猴桃酒,不能寄送,只好把能寄的都先寄走:带来的书、画好的油画、特产。
可是,凌晨3点来钟,忙完的时候打包,发现竟然还有满满一箱的东西。一咬牙,扔了不少衣服。加上买的路上吃的东西,依旧大小包3个。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很多东西明明当地就可以买,有些东西早就可以不要,却还在一次次的搬运中“搬过来又搬过去”?
吃的东西火车上就有,其实贵不到哪里去,还是把自己当成了搬运工,大包小包乐此不彼?
就像,我们明知道自己已经屯了很多课,压根儿就没有听。还是在别人推送时,又毫不犹豫地下单?
2、是时候做些减法了
记得大叔说过,现在很多人屯课,就像得了松鼠症,埋了一堆,到最后根本不记得藏在了哪里。看到他那么说的时候,我只想到一个表情符“笑着活下去”,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某天,因为买过课的某平台推送,我点进去看了一下自己买过的课程,不禁发愣:划了几屏,都不晓得啥时候下的单,更不用说去听,而且,同质化的好几个。
没错,主题学习效果更好,问题是,我根本就没有开始学好吗?
于是,我下定决心,从慢功夫开始磨,哪怕一天只听一门课,也要争取把它用起来。
即使只看一行字,也要认认真真地拆解它。而不是,只停留在脑子里面想一想。
3、如何做得更好
8月开始,给自己的计划里,我把7月的很多计划做出了调整。
挑战自己舒适区的只有一条,就是每天画一幅思维导图。5分钟的拆书计划,我只是想着尽可能内化,如果能够帮助到大家,当然更好。
我会尝试把每天看到的TED视频用于自己的写作;
为晨读绘制思维导图,有时间就写一写,没时间就只放上一幅画;让自己有机会体验和挑战不同的事情。
5分钟拆书只拆一两句话,尽可能地把自己看到的案例,经验和感悟写下来。哪怕很幼稚,即使很浅显,甚至跑了偏,我也不怕,因为,我知道,这是必然的过程。
很喜欢那句话“想要看到满天的繁星,你需要先走出舒适的客厅”,不需要迈出多大的步子,一次,一小步就好。
Eduardo Briceño在TED演讲《如何做得更好》中说,要让自己在舒适区和学习区不断切换。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挑战自己,学习不一样的东西,拓展自己的舒适圈。
构建更多的低风险岛屿,给自己犯错的机会。走出去,探索,发现,请教,学习,改变……
不去追求完美,只是,先去完成,再一点点改进。真正的自信是终身不断地去学习:
我可以。你,也一定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