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1 周六 天气:晴朗
01
前几天,班长在群里吆喝说要为我们班委们组织一场聚会,周日那天大伙儿一起出去吃一顿聚餐,好好聚聚,聊聊天。
在得知这一消息时,我是断然拒绝的,我生硬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态度,“不了不了,我不喜欢约饭,请原谅我的我行我素”。
那天早上醒来,我翻看群聊记录时,才得知他们在前一天晚上就有激烈热情地讨论过要去哪里吃饭的相关事宜了,似乎也已经确定好了要出去吃,但我还是出于内心的抗拒和抵触,果断地拒绝了与他们一同前往的邀约。
我的突如其来就像一盆盛满清冽的冰水,猛然间扑向吱呀作响的篝火堆一样,使他们发出了与之前的欢快背道而驰的痛苦哀鸣,随后全场寂静无声。
和他们在一起,我似乎总是这样,净做一些令大家都不满意或者故意充当刺头的事情。
我知道我这样会因此得罪一部分人,会有一些人觉得我不识抬举,甚至给脸不要脸,会觉得我有意打搅了大家的蓬勃兴致,为人生性孤僻难相处。
可即便是如此,我也仍旧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我愿意做的事。
我向来不喜欢被约束,因此,我常常热衷于打破一些人刻意设定好的规则。
02
有人曾和我说过,他说,你这样是不行的,别人请你吃饭,你不吃,邀你一起出去玩,你也不去,你这样怎么可能交得到朋友?你难道不知道将来出去工作,人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吗?何必如此任性,耽误自我前程。
说实话,我向来都清楚自己绝对不是一个聪明伶俐、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优秀的社交达人,我也从来不热衷于一定要与人扎堆。
相反,我的性格里自带一种与人疏离的因子,是典型的那种如果你要来,我随时欢迎你,若你选择离开,那我也绝不相送的人。
我从来不怕一个人相处,所以也就从不勉强自己去刻意地乱扎堆。
有些人我是真的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他们很好的相处的,不论是在思想上、眼界上、生活习性或是个人兴趣爱好、行为举止,以及三观上等各方面都各自迥异,各不相同,彼此间相差甚远,像是两条互不相干的平行线,哪哪都看不到一丝半点的交集。
我们之间就犹如油和水的关系,二者虽能放置一块,但却极难相融,没有任何相关的话题可以聊。
平日里最常见的社交方式也不过是见面后打声招呼问声好,除此之外,我们更多的相处模式是形同陌路。
我和班委们之间的关系即是如此,若不是有学习和班级上的工作需要与他们配合处理,我相信我们之间并不会有太多的交集和相聚。
因此,每当他们说要聚会啥的,我都会在想,你说,就咱们之间这样的关系,上不达友人,下不至陌生,坐下来又是吃饭,又是玩闹的合适吗?难道就不觉得尴尬?
反正我是受不了的,这会让我感到惊慌失措和无所适从。
03
以前,班委们之间也曾组织过类似的饭局活动,但每一次我去过之后,回来都非常的沮丧,仿佛这之前的一切所作所为都仅仅是有意要为自己寻不开心、不快乐一样,特别难受,没有所谓的聚会时应该有的兴高采烈。
后来,与他们在工作上合作多了,也渐渐地明白,原来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本不是一路人。
他们有他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彼此间做不到欣赏,于是便也只好互相排斥了。就像是两块同极的磁铁生硬地搁置在一起那样,越是靠近,越是排斥。
我知道我们不是一路人,所以我也从不胁迫自己一定要去揽取什么人际关系,在我看来,这很虚伪,也难以维持。
我觉得真正的人际关系是需要依赖志同道合为基础的,彼此相互吸引,相互欣赏,互不排斥,自然而然地随着时间地撮合长此以往的积累和沉淀,而变得愈加巩固和牢不可破。
反而,越是需要你劳心费神,寝不安,食不香地去想方设法地维护的人际关系,都是肤浅、表面及易碎的,不现实且虚伪。酒桌上酣畅淋漓后的称兄道弟还行,但关键时刻他们从来不管用。
这样的人际关系,于我而言,不要也罢。
04
虽然老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路好走。
在当今这个世道里,倘若一点儿人脉也没有,似乎也是说不过去的,混迹于社会中自然会因此受尽羁绊和折磨,从而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但是,真没必要为了所谓的人脉建设而广交各种朋友,合适也好,不合适也罢,乱交一通,然后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多厉害。
其实,那都是不顶用的。
是你的,你从容应对迟早是你的,不是你的,纵然你已谨小慎微,可终究还是离你而去。
因为,真正的人脉不在于表面上的交欢,而在于本质上的旗鼓相当。
我很喜欢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里的一段话,他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所以,真正的朋友或是人脉,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地珍惜和爱护的,而那种浮于表面上的朋友,有或无都已然无所谓了。
他们除了浪费你的精力和钱财之外,并没有给你带来太多超过你所付出的各项成本以外的其他价值。
因此,我的交友原则是宁缺毋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