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猫的胖妞
从我记事起,就能深刻感到国人的爱好总是扎堆成群的,随之产生的热潮也总是一波一波的。
近期国内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这该算是那么多年来最斯文上进的热潮了。
无论是文字还是音频、视频,乃至各类线下活动,读书的热潮都以各种方式填充在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角落。
加上各类社交软件的应用,QQ、微信等,也都有各种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打卡群和制度。
刚开始,我也参加了一些群,在里面每天打卡。
但,参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忽然感觉不大对头。
自从毕业之后,读书都只是作为个人兴趣、生活调剂而存在,什么时候起,这种兴趣变成了一种请求被监督了?上学时候读书,背课本,很多时候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些书其实并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
毕业之后,选择继续看书,一方面是为了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补充;另一方面,为了吸收不同的能量,以便能活出不一样的灵魂。
上学时,和同学在同一个学校,读同一本书,我就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家庭环境,不一样的人生目标,还有未来不一样的人生路。
那是小,却一直希望自己是独特的,而且也知道每个人其实本来就是独特唯一的。
可是,为什么,在毕业之后的多年,我们还要热衷一致,成群结队,每天为读同一本书而比赛打卡呢?
有人也许会说,一个人读书太闷,而且生活琐事太多,自觉不足,打卡机制能有效促进自己的持续学习。
可是,毕业之后的读书,难道不该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在?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它的过程本该是闲适舒心的,就好像口渴的人尝到甘露,贫瘠的土地得到施肥。
但一群不同的人,每天就读同一本书打卡,这好像几个孩子看书,只比谁读得多读得快,读书仿佛成了竞技比赛,我不禁想,这样不求甚解,以完成打卡为目标的读书方式真的好么?
有句话说得好,人的气质里,藏着自己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那些都是经过时间淬炼融为骨血的东西,而不是那翻过即忘的书页。
另外,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许多打卡群里需要完成的书单,你确定是你真实需要么?
书,作为灵魂的养料,散发气质的内核,难道你不该为自己甄选一下书单和内容再去吸收么?
带着这些反思和考虑,我最终停止了在各个群里为读同一本书的打卡行为。
书,我还是与坚持读,这是我的个人爱好。
但,我会甄选适合自己的阅读,另外,我认为有的书很经典,营养丰富,可以多读几遍慢慢吸收;有的书属于流行快餐类,仅止娱乐,美味却不健康,也许翻几页目录就差不多了,所以,打卡并不适合我的这种读书方式,也不适合我的阅读目的。
当然,这也仅仅是我的个人认为。
如果你们还在群里读书打卡,对此又如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