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何布(ID:hebuhb) 【版权声明:本文系何布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等。】
MANDY | 90后 | 艺术品投资 | 无锡
印象中,江南女孩一向是温婉气质的代言人,而Mandy还多了几分个性和亲和力。
Mandy是个“有趣”的人,她喜欢摄影、时尚、爱研究“黑暗料理”,而她最重要的一个爱好,便是古董艺术品收藏。
Mandy是小布在英国时的邻居,也是几位受访者里面与我相识时间最短的一位。但由于相似的品味和生活习惯,我们很快就熟络了。
艺术品投资,看起来像是一个故意写得高大上的词,但读完文章你会发现,似乎她所热爱的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一
布:有接触过或者学过艺术吗?
M:大概从四岁就开始学艺术了,主要学过书法、国画和钢琴。当时学的时候我很恨的,特别是钢琴。
布:为什么这么讨厌学钢琴呢?
M:我记得钢琴考级是在八月底,就是暑假末尾了,所以整个暑假我都没法玩,只能练琴,准备考级。
布:现在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M:现在回想,幸亏小时候没有瞎玩浪费时间。现在时不时会写写画画弹弹琴,我觉得这些都是很管用的调节情绪方法。
布:所以现在还是比较喜欢书法、绘画和音乐吗?
M:古董珠宝这种算艺术吗?(布:当然算。)那我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古董和珠宝了。
布:为什么喜欢呢?这个爱好似乎不算很主流。
M:因为好看啊。
布:是怎么开始的?
M:最开始的对古董首饰感兴趣的源头应该是小时候外婆交给了我仅存的几件祖上传下来的首饰,里面有扳指、翡翠发簪之类。
布:这些东西的价值高吗?
M:都是非常普通不值钱的小件,但就是觉得好看、喜欢。直到后来对古董珠宝的工艺、文化、历史有了深入了解,又听外婆说了家里典当珠宝,把保存了上百年的珍宝就剪成1cm长的小条条,一截截拿去换钱的事,觉得好辛酸啊。就想要尽我所能好好保护这些美好的东西了。
小布在刚刚得知Mandy竟然是大学才无意中爱上古玩的时候,是非常惊讶的。
按常理来说,在我国,一个人对古玩的喜爱多多少少是从小就开始受家庭的影响的。
但Mandy,却恰恰是在长大后,在无意中,爱上了古玩艺术。
爱上艺术这件事,年龄真的重要吗?
M:下面这些图片里的也很好看,而且很贵,当然,不是我的,是在英国的V&A Museum(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藏的:
M:还有些是佳士得(拍卖行)的:
二
布:身边的人知道你的爱好吗?
M:熟悉我的大多知道。
布: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M:有一件事当时挺麻烦的,但回想起来觉得很搞笑。当时我还在英国,在拍卖行网站买了件古董珠宝,英国那边的物流把包裹错寄给另一个中国人。
布:后来还给你了吗?
M:开始的时候那人不肯交回,态度还很差,说什么自己买的东西太多了,不知道这件东西是不是自己买的。可是收件人明明是我的名字。
布:物流公司也帮不上忙吧?
M:英国的物流公司不负责追回货品,只提供了些对方个人信息就不管了。那时我刚到伦敦2个月,人生地不熟。我一筹莫展,那个气啊,然后就气哭了。我的邻居知道了就跟我说别急啊,我们一起去当面把货品讨回来。后来我们穿了最高跟的靴子和黑风衣,戴上墨镜。我还特意化了很浓的妆,涂了个平时很少涂的大红唇。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外表看起来都非常社会。我们一起搭火车奔到他家门口要东西。
布:东西要回来了吗?
M:在出发之前我借助物流公司的信息搜集到了对方的底细和记录,竟然还是我的老乡。他一开门我就先问候了老乡好,还“框”他说他的顶头上司某某就在门外车里要不要喝杯茶。当然就成功把东西讨回来啦。
小布对这种在国外一筹莫展的无奈感同身受。
在国外,没有依靠,没有社会资源,没有社会经验,就像一只蚂蚁独自迷失在大平原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三
布:说说你的藏品吧。你收藏过最古老的物件是什么?
M:我有一件两千多年的高古陶罐,是在汶川出土的。
布:这种东西很宝贵吧,平时都存放在哪里?
M:平时都用它用来插花。
布:那么珠宝呢?
M:珠宝的话,有唐宋时期的手镯、发簪。线条非常简约流畅。
布:这些古董的价格怎么样?大部分人对古董价格的印象都是觉得比较贵的。
M:确实有贵的,但也有的非常便宜。比如我有一次在英国古董集市上用1英镑淘到了一封旧信,这封信来自1856年6月27日,那时候中国还是清朝。
布:也有很多人觉得古董华而不实,没什么实际用处。
M: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我是实用主义者,淘来的器物我大部分都会使用。比如用那个两千多年的汶川的陶罐来插花,再比如用一个夹砂硬陶钵来养菖蒲,还有个细陶的高脚杯,以前是个酒器,我总不能还拿来喝酒吧,就用来浇花了。
布:这些东西的年份都跟汶川花瓶一样久远吗?
M:上面提到的这些年份都比较久,两三千年左右。我还有些年份近的,比如明代清代的盒子,如果不是特别脆弱,我都会用来收纳东西,反正摆着好看嘛。
布:古董珠宝首饰你也会日常佩戴吗?
M:古董珠宝的使用频率相对器具而言就低很多。我有位朋友就说:“Mandy,我对你很无语的,你有这么多珠宝,怎么几乎没见你戴过。”
布:真的没怎么戴过吗?
M:中国的珠宝,比如那些明代的镶宝金簪,其实非常牢固,我也不会不舍得戴,但我确实一次也没戴出门。
布:主要是考虑到什么因素呢?
M:主要原因是在日常场合里我佩戴它们会有种逾矩感。在古代,贵金属镶嵌华丽丽各色宝石的珠宝,是有且仅有贵族或皇室成员才能佩戴的。
布:可是现在大家都渐渐不那么在意这个了吧。
M:我是觉得,到了现代,珠宝、服装没有了森严的阶级限制,人们穿着打扮也都没了分寸感,只要负担得起,什么牌子都想穿上,用来宣示自己“消费升级”。但如果能意识到潜规则里的阶层标签,不免有些小孩穿大人衣服的心慌慌的感觉。有个搞艺术的博主曾在公众号文里写过,她因为不合身份放弃购买Jane Fonda同款的CHANEL jacket。
布:但你还是买了不少啊,只是不怎么用而已。
M:对,我的自制力不如她,会去努力购买所有梦想中拥有的东西,不过会控制贪欲,尽力佩戴适合自己身份的东西。如果不影响穿搭,我就会戴上,比如一些简约款的首饰,大多是西洋珠宝。
Mandy对古董的喜爱是溢于言表的,尽管她到了大学才开始接触,但她就像从业多年的资深专家一样,对待每一件藏品都倾注感情。
也许这就是相见恨晚?
还好,Mandy没有因为自己之前不了解,就轻易放弃。
四
布:有想过接触艺术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影响吗?
M:我是个比较敏感的人,自认为品味比较好,对生活品质要求也偏高,这应该是学艺术对我的影响之一。
布:比较敏感是指心绪上的吗?
M:通常像我这样的人会放大数倍地感受到喜悦和痛苦。不过对我来说it's more a blessing than a curse。
布:你是觉得这对你来说更多地是一件好事对吧?
M:是的,原因就在于接触艺术对我的第二个影响:艺术给我很强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特别擅长取悦自己,譬如听音响、熏香、摄影、保养珠宝、弹琴等等。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把我的情绪拽回正常值,然后心平气和地想对策。也就是说,艺术既让我很理性,同时又很想得开。
布:那么对你的观念和思想呢?
M:算是有修正三观的作用吧,也让我思想更成熟。
布:但学艺术应该会让人更感性才对吧?
M:这不矛盾啊,而且也要看个人。感性的人容易触景生情,审美偏向欣赏“故人好比枝头叶,一日秋风一日疏”这类文字,而且从小的语文教育都会认为这类是有文采的高分作文,遇到古树古宅都不免要感慨几声时间浩荡岁月无情。
布:所以你觉得研究古董珠宝艺术影响了你的审美吗?
M:接触了古董珠宝后,非常奇怪,我的审美就像完全颠倒了。
布:反而变得没那么感性了?
M:我好像觉得岁月是真的没有情感可言,只是普通的自然原则。对于古董有种带有距离感的尊重,而不是每天脑洞大开幻想和它有什么千丝万缕的缘分。
布:喜欢这样的变化吗?
M:这种距离感是我喜欢的,它就兀自在那里。曾经看过一段话——我站在山巅,山不因我而巍峨;我站在海边,海也不因我一望无际。世间万物没有想与我亲近,我也不想融入其中。其实道德经很早就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曾经的审美是理解反了,给自己添了很多戏。
布:你会支持小朋友学习艺术吗?
M:支持啊。除了丰富技能点之外,学会情绪调节真的很重要。不过艺术家发疯的也不少,还是得多加引导。
布:但你小时候似乎不太爱学啊。
M:刚才我也说了,小时候学艺术都是爸妈强迫的,特别对钢琴恨得要命。想尽方法钻空子。当年为了考级每天要练琴四五个小时,我就关了房门放示范录音带,父母都以为我练得特别认真。
布:如果当时你能自己选择,你会选择不学吗?
M:再给一次机会,我可能会希望自己能早点爱上艺术吧。现在我挺遗憾自己小时候没有学更多的。
与其他儿童节的访谈相比,Mandy的访谈非常简短,却没有戛然而止的感觉。
这次访谈没有涉及到太多的情感纠葛,甚至难以找到起承转合,就像西湖龙井一样平淡悠长,一如江南水乡的温润淡雅。
与之相仿的是,Mandy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纠结。很多麻烦事,很多“恩怨情仇”,都在她所说的看书写字画画弹琴中,被抚平了褶皱。
也许她喜欢的古董,会让很多人觉得是“浪费钱的东西”,“没什么用”。但能够取悦自己,满足志趣,不是挺好的吗?
我们永远不能用自己的喜好,给他人的志趣下定论。
古董、艺术、文化……这些东西的实际用处又有几何呢?
但人生,从来不只是拿来用的。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