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台剧《想见你》迎来了大结局,由一首老歌引发的“莫比乌斯带”式的复杂穿越剧集引发了无数人的热议。
《想见你》剧照
这部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陈韵如这个角色,
看过剧的小伙伴可能都会有印象陈韵如在日记本里写下的这段话:
“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宇宙中最暗淡的那颗星
拼命的发光想要有人发现我渺小的存在
可是最后等到我的却只有坠落
陨落的那刻 我知道 世界上没有人记得我”
17岁的陈韵如,日记本里满是孤独。
关于陈韵如,我看到的评论经常是这样的👇
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我心里多少是有些不舒服的,仔细想了下原因,大概是觉得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像陈韵如一样漫长而又孤独的青春时代。
《想见你》剧照
《想见你》这部剧里不只有爱情,我看到的更多是《想见你》想要表达的关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主题。正如本片的编剧林欣慧说的:
“其实我们写的三个青少年主角身上都有一些特别的地方,而他们无法正视自己的特别。我们很容易忽略青春期少年的烦恼,觉得他们还这么年轻能有什么大不了的烦恼,但其实这个问题很严重。最近演艺圈我们也是看到很多年轻的生命动不动就消逝,我们很希望多给这些人一些温暖。”
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在漫长的时间里,其实都是在和自己战斗。
我们或许会对自己有不满、有抱怨,对不喜欢的某一部分自己会压抑、会否认、甚至暴戾消灭。那么多的时间里,我们重复一直在做的事情也都只是如何认识自己。
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讨论剧中的陈韵如是怎么从认识自己到否定自己最终走向毁灭的,而我们又应该怎样做,避免重复这样的悲剧。
01
在与他人的关系里,
陈韵如一直没有被看见
陈韵如是别人眼里的怪咖学姐,她总是一个人躲开人群远远的,总是一个人带着耳机低着头,一个人孤僻到骨子里,一个人站在天台,发出了想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声音。
陈韵如孤僻性格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的“情感忽视”。陈的父母长期分居,陈和他的妈妈、弟弟生活在一起,陈韵如因为母亲是陪酒女的工作而感到羞耻。
父母重男轻女,经常因为离婚以后谁带弟弟而大吵大闹,他们让陈选择离婚以后是跟爸爸还是妈妈,这样的选择对孩子来说是残忍的,在陈的眼里选择只不过是父母不想要自己的借口。
她没有从家庭里获得应该有的关注,常担心自己被抛弃,像牵累一样尴尬的活在父母中间。她对父母的嘶吼着“为什么我是剩下的,你们都想带走弟弟,所以我根本没有什么选择”。
陈韵如的弟弟非常叛逆,对家人很不尊重,但哪怕是这样的弟弟也被设定是可以玩电动、可以拥有手机的角色,而陈韵如除了一台破旧的录音机什么都没有。家庭对她喜好的压制直接影响了她的人际交往。
尽管后面我们知道,陈韵如的母亲其实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女儿,只是忙于生计避免不了对女儿的忽视,而弟弟也不是真的讨厌姐姐,只不过是看不惯父母对姐姐的态度而想用自己的叛逆衬托姐姐的乖巧,但是这些模糊的爱,对于17岁的陈韵如来说都太难理解了。
她需要的应该是从父母那里获得充满爱意而又坚定的关怀。
陈韵如也曾经计划着反抗,她和李子维讲,自己想要努力考到离家很远的学校,想要自己打工赚钱永远的脱离家庭。我想如果陈韵如没有经历后面的种种,她的人生或许就会按照她的计划走下去。
如果她从未见过阳光,或许也可以一直忍受黑暗。但是突然闯进陈韵如意识里的黄雨萱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黄雨萱开朗、独立、很有自己的想法,篮球很厉害,又很容易交到朋友,她游刃有余的扭转着陈韵如原来的家庭关系,帮助弟弟对付小混混,让弟弟也开始喜欢上了姐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很少会介绍自己是内向的,小时候家校簿上老师总会在评语栏上写,“该生积极乐观,性格开朗”,哪怕是内向也不太会讲出来,好像内向更像是一个贬义词,别人听到的时候也会默默远离,可是内向有什么错呢,它只不过是所有性格中的一种,甚至都没有办法由自己来选择。
就好像剧中另一个同样悲惨的角色王诠胜一样,因为自己喜欢同性的原因,被同学嘲笑欺负甚至被自己喜欢的男孩骂恶心,因此他选择了跳海自杀。死前王诠胜的最后一句话是:“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不管我喜欢谁,都不在奇怪。”
家庭的情感忽视,同辈群体的排挤,让他们一步步走向绝望。
02
陈韵如,
你也有吸引这世界的独特魅力
追剧的时候,很多次我都希望陈韵如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结局,我相信男女主之间一定会有一个happy ending,而陈韵如最终能否被救赎是我最期待的。
从莫俊杰第一次看向陈韵如的瞬间,我就跟着好开心,我喜欢用眼睛去理解陈韵如的莫俊杰,他用眼睛听见了陈韵如的声音,那是和他自己一样的52赫兹的声音。
他一直在告诉陈韵如,也是在告诉所有和陈韵如一样的女孩子,哪怕是自卑敏感也依然会有吸引这个世界的独特魅力。
但事与愿违陈韵如并不喜欢莫俊杰,她被像阳光一样的李子维照亮了,在生日这一天他和自己喜欢的男孩告白,这里告白的台词也让人很心疼,她说,“我的第三个生日愿望是变成你喜欢的那种女生,希望你可以像自己喜欢你一样喜欢自己“。
我们反观黄雨萱的爱情观,她不是要变成任何人,而是喜欢上一个人,就会想办法让对方喜欢上自己,然后跟自己告白。
黄雨萱的确和李子维很相配啊,只是我们绝大部分人可能都不太会拥有主角这般生来就光彩夺目的性格,更不可能遇到他们所遇到的奇幻爱情,但我们的人生里却大概率存在陈韵如那些烦恼,不善交际、不被父母理解、暗恋一个永远不会喜欢自己的人。
不过我们要清楚,烦恼只是烦恼,烦恼不意味着对错,不意味着自己出了问题,烦恼的出现是因为它有出现的需要,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接纳这一部分、理解这一部分,不断尝试去拥抱更完整的自己。
03
陈韵如在扮演自己的过程中,
获得了“毁灭自己”的欲望
黄雨萱来到陈韵如的身体里,像是给了陈韵如第二次耀眼的生命,但是换个角度说,这个陈韵如身体的占据者,也彻彻底底搞砸了陈韵如的人生。
陈韵如从来没有因为黄雨萱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改造而真实的感受到幸福,她只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着“自己”越来越适应周围的环境,得心应手的和同学们相处,甚至得到了自己最想得到的李子维,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从容,是陈韵如17年以来怎么努力都不曾拥有的,陈韵如的可怜就是亲眼看着另一个自己,不用很费力气的就可以得到她想要的幸福。
但是韵如啊,其实真正好的关系的确是不需要你变成任何人,的确不需要你那么努力那么疲惫啊。
如果说陈韵如有错,那她最大的错误也许就是不好好珍惜自己,压抑作为陈韵如的人格,并且不顾自己与他人的安危强行想要把李子维留在身边。
陈韵如在小黑屋里模仿着黄雨萱的一举一动,终于她有机会走出小黑屋,她选择了“扼杀”陈韵如,假扮黄雨萱。
陈韵如用笨拙的演技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幻想中的爱情,她和李子维一起逃课,第一次牵手,但是,她没有办法一心一意感受来自爱人手掌的温度,她心里想的是,要怎么做才不会被发现,此时此刻如果是黄雨萱她会怎么做。
关于和李子维的这次独处,陈韵如在日记本里写:
“ 这是我第一次
感受到如此让人安心的陪伴
也是我第一次
开始对这个世界稍微有了那么一点的期待 ”
她知道李子维喜欢的不是自己,她也知道自己之后可能会死掉的命运,但她还是舍不得放弃那一点点的期待。不过陈韵如始终是陈韵如,周围的人很快就发现了她和黄雨萱的不同,陈韵如问自己的同学,
“以前不好么?”
“当然不好了,你不要再变回以前的陈韵如了,以前的你超级讨厌的”,
“我跟你们一样,也不喜欢以前的自己”。
其实她不只是问别人,也是在问自己,以前真的不好,她自己觉得不好,李子维觉得不好,弟弟觉得不好,同学也觉得不好,可悲的不是那些话伤人,而是伤人的话都是真的。
陈韵如假扮黄雨萱可能是错的,我们更希望她可以从黄雨萱那里学到“黄雨萱的人生哲学”,然后好好做回自己,但陈韵如不可能一夜之间长大,黄雨萱竟然把一切都变好了,那“我继续扮演黄雨萱就好了”。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很少人可以凭一己之力一瞬间认清自己的错误,力挽狂澜。
陈韵如需要家人朋友拉她一把,可是非常遗憾,没有人知道她经历了什么,李子维、弟弟和同学的几句话反而将她最终推向毁灭。
(补充一句最后的大结局陈韵如还是被拯救了,这里就不剧透了,鼓掌撒花!🎉
04
无法逃避的,
是自己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需要
陈韵如的毁灭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在与其他人的关系里总是试图隐藏一些连自己都讨厌的样子,甚至不惜用暴戾的方式镇压身体里的其他声音,以获得自己从他人那里被认可的满足感。
但其实在这些关系里,你不喜欢的那一部分自己总会在不经意间被触发,如果你不好好去照顾这一部分的需要,一味的忽视和抹去,最终只会是失败。
而只有这一部分也被看见、也被回应,你的“存在”才会变的鲜活。
理解“不好的”那一部分的存在,理解“不被喜欢”其实也是一种需要,忠于自我并依从它的过程或许才是避免自我厌恶和走向毁灭的方法。
文章的最后想要用福柯的一个关于如何建构自我的观点来结束:
“人们应当关注的主要艺术作品,应该赋予价值、并使用美学技术的主要领域,就是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存在。”
最后的最后还要夸一下《想见你》的剧组,因为结局被恶意泄露,导演又临时集合了原班人马补拍了彩蛋作为礼物送给观众。感谢《想见你》在这个冬天给到所有人的温暖,以及许光汉、施柏宇我真的都可以!(突然不正经
pppps:由于痴迷许光汉的脸(还有演技,所以之后会尝试讲一下他的电影《阳光普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