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这首诗写的是说媒娶亲的过程。自问自答的方式,类似山歌互答,应当是当时流行的歌谣。娶妻需要媒人从中说合,婚礼既成,女方就会操持家务,祭祀宴飨的工作也是少不了的。
第一节,“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如何伐取斧子柄?没有斧头真不行。如何娶个好老婆?没有媒婆娶不得。
第二节,“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如何伐取斧子柄?方法就在你面前。等我见了你的面,食器摆好来设宴。
伐柯,砍伐木材,用来做斧头的柄。匪,同“非”。克,能。取,通“娶”。则,原则、方法,这里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就能找到合适的斧柄。觏(gòu):通“遘”,遇见、相见。笾(biān),竹编礼器,用来盛放果脯。豆,木质或金属、陶质的器皿,用来盛放食物、腌渍的酱等。
这首诗,以“伐柯”起兴,兴中有比,仅仅以两个特写镜头,就为我们生动地呈现了西周时期的婚礼习俗。首先是媒人说合。媒人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婚姻中介,是周朝建立起有序的社会秩序、婚姻制度的产物,可以视为文明的象征。其次,是女子嫁入夫家之后,夫家没有夸的长相,也没有夸她身材,对他的评价,竟然是“笾豆有践”,强调她是一位相当“知礼”的贤妻。
诗经专题第158篇,总第15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