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情不好,过几天再开始学习吧。”
“坚持写作太难了,我有工作有钱挣,为什么自己找罪受?要不放弃吧。”
……
这是我最近经常冒出的念头,我觉得自己过于贪心了,想把两个孩子教育好,想照顾好老人,想支持老公的事业,想做好本职工作,想坚持读书写作……结果就是,把自己搞得很累,累到想放弃。
这两天我在思考,不是说看问题要看本质么,如果说我想要的那么多都是表层,那么我本质上的需求是什么?
我想我知道答案了。
成长。是的,我想要成长,让自己有能力照顾家人、教育好孩子、并且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成长是什么?
曾经有一段时间,每次遇到孩子哭闹我就心情烦躁,同样的场景持续很多次,我用同样的反应去应对同样的问题,结果当然也没什么新意,于是我的生活每天都在这样的循环中原地打转。
直到有一天我自己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开始一点一点改变,才发现事情还可以变得不一样。而当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为就可以轻松育儿的时候,却发现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还在后面。
这也许才是人生的真谛,无论我们身份如何、经历如何,有一件事大家谁也躲不过:遇到问题。
之所以每个人的人生千差万别,也是因为每个人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应对问题的态度各不相同罢了。
我们总在大喊要学习、要成长,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成长呢?读了很多书算不算成长?多学了几样技能算不算成长?在这里,我特别引用易仁永澄判断成长的标准,他说:“判断你是否成长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持续遇到困扰,而且困扰都是全新的。”按照这个标准,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将新问题解决、却将能力内化的过程。
为什么要成长?
是的,解决新问题当然很累,成长从来不容易,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成长?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不白活一回。
每当我也想舒舒服服的窝在沙发里看剧时,我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明天我就要去世,我是否满意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一出,我几乎每次都能停手。我这蹉跎的前半生,离满意还差两个十万八千里。
虽然我不求荣华富贵,也不求功成名就,但至少,不可以让自己原地打转一辈子,至少,要看到自己存在于世的价值,至少,在未来遇到更好的自己,这样才不枉此生。
成长的最好时机
即便特别明确,我必须要成长,我也了解怎么样才是成长,并不代表就一定不会入坑。文章开头的几个大坑我也经常会跳,当自己情绪不佳时,我也会把新问题束之高阁,不管不顾;当我对新问题束手无策时,我也喜欢拖着,当它不存在;当新问题解决起来困难重重时,我也曾经直接放弃;当新问题需要别人支持而又沟通无果后,我也经常编造借口"这是别人的原因”。这些时候,通常我只看到了问题,成长被我抛之脑后。
也许我并不孤单,就连王阳明的弟子也会有同样的困扰。
王阳明的这个弟子,有一天因为儿子生病特别焦虑。王阳明就提醒他:“此时正是修炼时,如果你此时不用功,你平常下的那些功夫是干什么用的?在你心乱如麻的时候,最考验的就是你日常的修炼是否有效。这时候,你应该好好把你日常的修炼拿出来,看一看你的内心能不能安定自得。”
心情不好?——太好了,今天很适合成长!要等心情好了再学习成长?恰恰相反,越是有情绪,越说明我们当下的水平还无法面对遇到的问题,此时不成长更待何时?痛苦才是最好的成长时机。
获得过成长的人在回忆的时候,总会感叹那一刻的心满意足,但是我想没有人会喜欢那个痛苦的过程。世事总是这样,痛,才知喜的珍贵。
但是大多数时候,人们是被那些一时的情绪或者问题的难度给吓住了,当你再往前走一步,你会发现你还可以再走第二步,走完第二步,走第三步也没有什么问题。走着走着,你也许会忘记成长这个词语,只是专注于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已。
问题解决,成长自然沉淀。
走吧,再坚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