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场大雨后,朗朗耐心等待,又回到游泳池。
这次我跟他说我要去洗手间,还交代教练照看一下。这下,朗朗自由自在游了一圈。
总是我上岸,他才会远游。不然,就在我身边,腻着我。
一会,他说饿了,不游了。我再三确认,他真饿了,也不勉强。
在池里,朗朗说,脉动的瓶子不要了。上来,他又说。我们就把瓶子扔掉。
或许,朗朗再也不记得这个脉动瓶子。但爸爸不会,因为,他见证了朗朗的成长:
6月30日到今天,从怕水到不怕,从小池到大池,从爸爸陪到自己游,除了爸爸的陪伴,还有这个瓶子。
7月14日,爸爸说到做到,买了个脉动,放学一出来,朗朗就喝。游泳没开始,就喝完了。
小池,朗朗一开始还是很黏爸爸。爸爸拿脉动瓶子,跟他玩小龙取水的游戏。他离开爸爸,就自己前进,有动力玩。
叫他到大池,实际他不想,老是行动失败不回来。
后来爸爸拉他去大池。他发现自己游开了,就自立了。
不需要爸爸陪,一直两脚蹬水慢慢前进,自由带来开心。
爸爸也可以自己游了,倒是担心朗朗累,不过朗朗自立模式开启,就一直自己玩了。
爸爸就拿瓶子扔远远,让朗朗捡,游到,瓶子就做奖杯发给朗朗。朗朗好开心。
后来,朗朗也就没回过小池。他说:小池,不好玩。
跟开始会走路一样,7月14日,是朗朗值得记住的一天。
路上,爸爸跟朗朗说:
鸟儿在地上走,就是你在小池。你去大池,就是小鸟飞上天。
后来爸爸就把脉动瓶子收起来,每次游泳都会带去,朗朗装了水,就边游边玩……
一周后,有次爸爸上来拿手机拍照,朗朗自己就游了很远。自得其乐了。
爸爸看着安全,进入洗手间一下,朗朗发现爸爸不在,差点哭了……
所以,这次爸爸告诉朗朗,朗朗就真的一个人游了。
【爸爸的感受】
游泳池有位奶奶,每次都是闷头陪她孙女练,她的孙女才五六岁,每次都反复游几个来回,比我多得多。
我打了下招呼,她第一句话:唉,游不快。然后,她就对我说:小孩游泳圈不好,戴袖圈还好。
我说:小孩上几次还怕水……我从来没想过朗朗要学会游泳,更没想过要他游得快。不怕水,能感受水的灵性,还可以在水里找到乐趣,足够了。
从小孩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从过程而不是结果,我的考虑,貌似跟很多大人不同。
小孩的方向,大人倒是要引导的。没有脉动瓶子这个道具,没有抱他去大池,现在朗朗还在小池泡着呢。
但,朗朗的感受,让他自己去,体验然后反馈。像小池到大池,爸爸不在他身边的变化,肚子饿等等,都是他真实的感受,反而很快速,很自然就成长了。
如果爸爸自己考虑,那要先看池的深浅,但朗朗的感觉却不是~~他只要知道爸爸在哪,只要游泳圈在,他就觉得安全,他就会像在地上一样到处去。
这就是朗朗的安全感,真实的,不是我们大人自己想象或者给予的安全感。
大处爸爸调控,小处朗朗自己感受、选择。
这,不像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微观调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