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着
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外国文学才算得上好的文学?外国畅销书数不胜数,有情节荒诞的、灵异的、甚至有玛丽苏的,不胜枚举。轻阅读虽然可不加以思考,且读来轻松;但比起阅读名著,就少了很多的哲理和深度。
我今年20岁,毫不夸张的说,我18岁以前也属于轻阅读读者。我10岁便读言情小说、仙侠小说,12岁以后升入重点初中,一路向上,看书的时间少之又少。
叛逆期的我,蔑视名著,蔑视儒道,竞争和压力让我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胜者为王。
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我让我畏惧。一个只会轻阅读来放松自己的人,不知道这一辈子会错过多少扣人心弦的作品,会忽视多少别有深意的文章。
如果说读书使人明智,这本书无疑使我震惊多余讶异,懊悔多余羞愧,我似是参悟了醍醐灌顶的道理;那种感觉就像蔑视了一位智慧的禅师,然后又被智慧的禅师所救,羞愧的无地自容。
于是我掏出我的传家宝——《百年孤独》,羞愧不已又兴奋无比的和大家分享:
如果说世界名著如奇珍异宝,那《百年孤独》就是奇珍异宝中最为美丽的夜明珠;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名著,也是让我羞愧不已的第一本名著,他就像北极星一样指引着方向,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本敲门砖之后,我相信会有第二本、第三本,甚至更多。
(二)活着是为了讲述
毫不夸张的说,马尔克斯是天才,他把七代人的故事写在了一本薄薄的书里;他惊人的记忆力,让人叹为观止的修辞手法,并捏合了诸多哥伦比亚的民间故事,铸造了最精彩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扉页上写着:多年后,奥雷里亚诺上校面对行刑队,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1.梅尔基亚德斯、何塞和乌尔苏拉
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下文简称何塞)带领着开荒者来到了哥伦比亚这片大陆,妻子乌尔苏拉无疑是所有人中最坚强的人。何塞聪慧过人,却怎么也比不上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何塞建立了村庄后便不务正业,天天与梅尔基亚德斯厮混,两人试图追求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也从此奠定了最坚实的感情。乌尔苏拉因为丈夫只得每日劳作,不懂事的何塞不以为然,用乌尔苏拉祖上留下的金币去买梅尔基亚德斯的放大镜,不顾妻子的阻拦幻想着炼金术的存在,把妻子的金币融化成废物也不知悔改。在这样的环境下,乌尔苏拉依然辛苦劳作,事必躬亲,时间一长,攒下了殷实的家底。
梅尔基亚德斯日日沉迷于炼金,某天,他提出“地球是圆的!”这个在当时荒诞的理论,他就像伽利略一样虽然没有受到教廷迫害,但被人们讥笑为“疯子”。只有一个人出来表示相信他说的话,禁不住外面世界诱惑的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同意和他一同出航冒险。某一天何塞决定返航,梅尔基亚德斯决定继续前行,两人分道扬镳。有人说梅尔基亚德斯身患各种各样的病死在了远处的沙滩上。何塞表示惋惜。
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回来,怎么死而复生的。某天当整个村子患上失忆症之时,梅尔基亚德斯带回来了治疗失忆症的药物,患失忆症的何塞想起了他,村里的人们也想起了他。
梅尔基亚德斯希望碰触到世界的真相,哪知真理和知识永无止尽,他似乎是找到了真相,又似乎是没有,慢慢地他老了,到了入土为安的年纪。在乌尔苏拉给他建的明亮的炼金室里,他孤独地走向了死亡。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甚至认为他还会回来,像以前一样,还会出现在他的面前,创造奇迹给他。所以何塞拒绝为他下葬,何塞把梅尔基亚德斯的尸体浸在硕大的炼金壶中,开火煮到他的尸体开始发出奇怪的味道,他才相信梅尔基亚德斯离开了人世。
当然,梅尔基亚德斯这个吉普赛人回来过,何塞的儿子或是孙子只要投身于研究他留下的炼“真相”,他就会想尽办法和他们对话。他会出现在他们梦中,出现在他难以理解的手稿里,甚至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梅尔卡基亚德斯无处不在,哪里有科学,哪里有炼金,他都如影随形。
何塞生性放荡不羁,为了喜欢的东西可以不顾一切,他聪明,对事物有忘我的投入、专注。体型巨硕的儿子被吉普赛人诱拐的时候,他连眉毛都没抬一下,把乌尔苏拉急的眼泪直掉,他只说顺其自然。
对何塞的印象并不深,他只有书中前面几章出现过,到中部让我第一次掉眼泪的情节:何塞之死。
某天,何塞突然发疯,砸坏了家里的物什器具和一架昂贵的自动钢琴。当乌尔苏拉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何塞的回答只有短短的三个字:我疯了。言简意赅。
何塞的异常举动让乌尔苏拉不得不把他捆在家里的大栗树下,一开始家里人好奇,后来被冷漠的忽视,只有善良的雷丝黛丝会喂何塞喝水吃饭。当然最后雷丝黛丝最后升天了。
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何塞次子)第一个预感到了父亲的死期。他对乌尔苏拉说:照顾好父亲。
书中是这么描写何塞之死的:
“身量巨硕的老人饱受淫雨骄阳的折磨,他一呼气,屋里的空气中便弥漫着幼蘑、鸡蛋花以及经年凝聚的风雨的味道。次日清晨,床上不见了他的踪影。各个房间找过一遍之后,乌尔苏拉发现他又回到了栗树下。于是把他绑在床上。尽管气力仍在,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却无意识反抗。他对一切都无所谓。他回到栗树下也不是出于本人意志,只不过源于身体的习惯。”
这一段话几乎是对何塞的一生的交代。
仔细品来,这段话带来了很多的心酸和孤僻。德高望重的老人终究会被淡忘,一家之主因为不再中用而受到歧视,最重要的是写出了书中的核心:没人逃得过孤独这一宿命论和沧桑感。
我看过一篇关于作家作品的文章,其中的主旨是说,虽然作家各异,思想不同,但作家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刻画出来的人物身上都会有读者的身影。如果把每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物比做一条线,那么这些线交叉起来,如画家画的肖像一样,最后出现的就是一张脸。这张脸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所以,作家写的作品体现的就是人性。
没有人能把死亡描写的如此悲凉,我潸然泪下,这一刻的我似乎看透了世事,面对着死亡。也许是我感性,对人的生离死别都会动容。何塞的这一生,即使他高高在上,即使他德高望重,最后也难逃死亡的宿命,作为一个人的宿命。
这一刻,我仿佛变成了何塞,在栗树下的我每一天思考,亦或着是什么都不思考。就看着这生命的流逝,时间从我身边走过,终于,我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人们生不带来,死亡又要带去什么呢?何塞这样不带去什么死去,也是一种幸福吧。
乌尔苏拉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的精干、智慧、能力都无疑是最完美的女性之一。乌尔苏拉的离开暗示着这个家族由盛至衰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乌尔苏拉最终是死在马圈里。两个孩子玩弄着乌尔苏拉的头发,乌尔苏拉当时已年逾过百,她早已双目失明,仅仅凭记忆和气味辨别家里的一切,她怕别人说她不中用,精确的第六感甚至没有人怀疑她失明这一事。随着年纪越大,乌尔苏拉的记忆也不行了,嗅觉更是不灵敏。身体好的时候可以指挥下下人收拾家务,身体不好就像得了老年痴呆,说话牛头不对马嘴,记忆错乱。
两个孩子把身体已经僵硬的乌尔苏拉抬到马厩,戏弄她。乌尔苏拉深知自己大限将至,可又不甘心。孩子们问:“你要死了吗?”乌尔苏拉已经僵硬的身体立刻坐了起来:“还没有呢,我还没有死。”孩子们说:“得了吧婆婆,你已经死了。”乌尔苏拉才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永远的躺了下去,与何塞葬在了一起。
她操劳了一生,攒下殷实的家底,最后也难逃死亡的命运。在百年孤独中,她似乎是最不孤独的人物,她的精明、干练,是典型的也是完美的劳动妇女,她的固执,不向死神不向生活低头的勇气让我热泪盈眶。每次想到乌尔苏拉,就由衷的赞叹和欣赏。
2.布恩迪亚上校和阿玛兰妲
他是百年孤独的一个传奇。如果说乌尔苏拉操持家务半生,他即为家族争取来了荣耀和载入史册的资本,戎马半生。
他和很多英雄不一样,他的路充满传奇,也充满坎坷,最终叶落归根,羁旅的一生终于平静,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充满悲情。不得不说说他的恋人——蕾丝戴斯。书里有一句话描写的让人忍俊不禁:“我们有十二个女儿,他偏偏看上了还在尿床的那一个。”是的,大叔爱上了一个小萝莉。在我们今天,这样的人被称为“恋童癖”;但在加西亚的表述中,这种感情很羞涩,很甜蜜,像是小孩咬了一口棉花糖,味蕾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幸福。在《百年孤独》这本书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略微“变态”的爱情。但读者从来不觉得恶心,会觉得心里发痒,口干舌燥。是的,他描写出了“情欲”。书中的男性人物“感性”多余“理性”,“激情”多余“感情”,更像动物。他们有的身形魁梧高大,各有个性,当你以为书中人物过多连加西亚自己都分不清的时候,你会感到加西亚本人正用一种无比清晰的思维脉络叙写着故事。
一些人天资异禀,他突出的特点就是与周围人都不同。小时候的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思维敏捷,沉默寡言;长大后的他作为自由党的首领更是手腕铁血,雷厉风行。
从一个小城镇,到西部的两个省,自由党军队屡获大捷。不知道是大陆太大,还是性格所致,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很早就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空虚。他在各地都有女人,连性爱都满足不了他,他看不到终点。他迷茫过后,作出了重要的决定:妥协和屈服。他和保守党政府签署了停战协定,罗列出一些对保守党有利的条款,用迅雷般的速度肃清了持反对意见的自由党人。在签署停战协定的路途上,他受到了全世界人的失望和谩骂,人们期待自由党带来新的生活,但从停战协定上看,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戎马半生的上校回到家,连阿玛兰妲都几乎记不得他。他有过东山再起的念头,当他看到乌尔苏拉的笑脸,这种念头立即化为乌有。在抑郁和纠结中,他扣下了板机,子弹穿过他的胸膛,他幻想着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再也没有自己的存在。好在乌尔苏拉善于照顾伤者和她对上帝的祈祷,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的子弹没有击中要害,他活了下来。他的举动震惊了整个国家,包括保守党人和自由党人,以前看他不顺眼的人统统被折服,称他为“英雄”。但这位英雄似乎是老了,再也无心国事。他想起了童年的金属小金鱼。这种金属制的小金鱼需要大量时间去雕刻它的鳞片、眼睛、鱼尾,这能让上校可以不分心的、全神贯注专注于一件事。上校很享受这种感觉,因为这种感觉可以抹平伤痛,可以获得心灵的平静。
上校日复一日的雕刻小金鱼,他如老鹰一般的视力因为这精细的活日益下降,他的背开始弯曲变形。虽然举国都称他为英雄,他不以为意。他各地的情人让儿子去找他,八个儿子都自豪地用奥雷里亚诺作为自己的姓氏,足以见得上校受尊敬的程度。
或许上校从来都是虚无的人。我没有加西亚那么好的文笔,能清楚的告诉你们虚无是什么。加西亚对上校的描写简直入木三分,写出了一个老兵的悲哀,也写出了一种极强的归属感和宿命感。上校也是一个矛盾的人,不然他不会用子弹穿过自己的胸膛;上校更是一个热血的人,总之,上校在我看来,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尊重他,敬仰他,也为他的经历而感慨。上校颇有英雄气息,也有一种老兵迟暮的感觉,这种感觉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感染了古今中外的读者,上校的存在,就是百年孤独的“点睛之笔。
我极其喜欢上校这个人物,特地为他写了一段话:
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带着自由党军投入到对保守党政府战争之中,以铁血的手腕和钢铁一般的意志在战争中屡获大捷。战争发起容易,结束却难。他望不到胜利的终点,他似乎永远在起点兜兜转转。在战争中,他感受到无边际的寒冷和政客们的推波助澜。“你为什么而战?”他迷茫的问自己的同僚。“当然是为了自由!你呢,老兄?”“我不知道。真羡慕你,老兄,至少你知道为了什么而战。”
最后上校拿着一把枪,子弹永远的穿透了他的心脏。
阿玛兰妲一辈子活在蕾贝卡的阴影下。如果说有个人样样比你优秀,你也会不甘心吧。阿玛兰妲和蕾贝卡争夺未婚夫意大利人皮斯特罗 克烈,蕾贝卡爱上了何塞 阿卡迪奥(何塞长子),把意大利人让给了阿玛兰妲。意大利人也爱上了阿玛兰妲,在求婚之时阿玛兰妲狠狠的拒绝并羞辱了意大利人,意大利人悲痛的自杀死去,阿玛兰妲也愧疚的一辈子黑纱掩面。
在为上校下葬的时候,阿玛兰妲发现自己和上校一样,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人,上校出生之前,腹中就传来他的哭声。据说,胎儿之所以会在腹中哭泣,是因为及其缺乏安全感。
突然间,这个女人美的惊人。她和上校一样,用极致来演绎人生,或许偏激,但他们的单纯,在读者心里有独特的魅力。
3.阿玛兰妲 乌尔苏拉和何塞 阿尔卡迪奥
在读了马尔克斯的自传小说《活着是为了讲述》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惊天大错误:我一直以为马尔克斯把自己写成了布恩迪亚上校,然而布恩迪亚上校的写照是马尔克斯的祖父,马尔克斯自己就是何塞 阿尔卡迪奥。马尔克斯自己是一个书呆子,他曾写自己为了翻译梵语而跑遍整个书店的故事,这个镜头和何塞 阿尔卡迪奥用梵语破解梅尔基亚德斯留下的惊天秘密如出一辙。他与阿玛兰妲 乌尔苏拉相爱,却生出了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何塞 阿尔卡迪奥是最后一个死去的人,他终于一知半解的想到一句话:“家族的第一个人将会被捆在树上(何塞),最后一个人将会丧命于蚂蚁穴(长着猪尾巴的婴儿)。”
马孔多的故事在这里终于完结了,就像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所说:一阵飓风袭来,扫清了地面上的一切。马孔多及遭受了百年孤独的布恩迪亚家族就此消失,再也不会出现了。
(三)活着是为了讲述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也于2014年去世,讲故事的人却一直都在。
我特地写了一首短诗给我最爱的《百年孤独》,既是总结,又是感慨:
每每想到加西亚 马尔克斯这位老人,每每想到读《百年孤独》伏案痛哭的我,我不由得红了眼眶,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这不是矫情。
这是一本好书,我从不要求别人能读懂它,也从不要求世人能理解它,只因为我爱它深入了骨髓,伴随我出生的呼吸,死后如一丕尘土,我相信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生的宝藏。
从何塞带村民来到马孔多这一小镇垦荒,直到“母象”的到来使马孔多人声鼎沸,再到马孔多的破败,就像一朵凋谢的花朵,毫无美感;七代人,他们的人生似乎是重复,可又不会完全重复。
加西亚 马尔克斯用他精妙绝伦的语言,用他无与伦比的思绪,清晰的写下每一代人的故事,他真的是天才。
我们这代人,不知道还有没有战争的情怀和意识,战争离我们太遥远,太遥远。马尔克斯偏爱战争,更偏爱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上校的一生,似乎就是加西亚的写照。
当上校在树下孤独的死去,他硝烟四起的一生终于落幕,他就像将死之人回忆自己的一生一样,他看到的只有自己空虚、寂寞的脸。
马尔克斯是了不起的作家,写上校就是在写自己,写自己就是在写人性。
过去的荣光终于被埋没,昔日的笑颜也渐渐被淡忘。人即如此,宿命也即如此。
没人能逃过时间。
这似乎是个可怕魔咒,因为总有人认为自己会永垂不朽。
加西亚 马尔克斯也去世了。我相信这位老人,逝去时,自觉没有做错什么,内心透彻,心灵空明,坦坦荡荡。
逝去的是你的肉体,不朽的是你的灵魂。
致我最爱的《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