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陌白
如果你不小心点进了这篇文章,说明你也曾遇到过同样的困惑。若将 “人生最悲哀的事” 做个排行榜,那么 “努力后却依旧一事无成” 大概会排到前列。
这个时代,稍微有些进取心的人都有危机感。
看着曾经同一间教室打闹的同学,生活的圈子逐渐离自己远去;
望着身边两张桌子之隔的同事,做出的业绩却有着难以跨越的距离;
浏览着满屏幕的成功人士案例,除了焦虑,变得开始怀疑自己。
我们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明明那么努力,却往往只能感动自己,但怎么都达不到想要的预期。
这个问题也曾使我经历过迷茫、困惑、焦虑、烦躁等种种情绪,我试着与优秀的人聊天寻求答案,试着从书本中找到解决办法,试着设定一个个目标,强迫自己保持清醒自律。
现在我愿与你分享一些心得,不是干货,不熬鸡汤,若能帮助到你,不胜荣幸。
你的努力,太过天真
畅销书《异类》中提到一种通向成功的方法—— “一万小时理论”。
作者认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 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个理论有一定可取之处,事实证明即使有天赋的 “天才” 们的成功,也是经历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达到那些成就。
但这个理论有两个明显的谬误。
其一是一万小时,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来说,一万小时太过绝对。
不能简单的认为我只有练习一万小时才能成为专家;同理也不能这样认为:只要我练够一万小时,我就是专家。
这里又涉及到另一个概念——“天真练习”。这是另一个谬误。
“天真练习”指的是:反复做某事,并指望通过只靠那种反复,就提高表现和水平。
毫不客气的说,你的努力没有效果,甚至努力过后依旧一事无成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处于一种 “天真练习” 的状态。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 “可接受” 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进步。
举个简单的例子:5年的专业赛车手和一位20年驾龄的老司机相比较,二者看似都在做相同的事情——开车,但二者的驾驶水平和反应速度却相差甚远。
简单分析一下,不难得出结论:20年驾龄的老司机,每天都在做重复性动作,他不需要开多快的车,不需要掌握各种炫酷的技巧,只要能保证安全抵达他想要去的地方即可。
换言之,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再继续开车十年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反应的下降,驾驶技能还会有所退步。
这就是 “天真练习” ,以这种状态下坚持一万小时,甚至五万小时也难有有突破性进展,因为,我们一直在舒适区里打转。
想要快速成功,使付出的努力有价值,你需要一些刻意。
你的努力,需要刻意
这里的刻意,并不是贬义词,事实证明,它是一种有效而强大的练习方法。
刻意练习又称为有目的的练习,是一种让你不断走出舒适区,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为达到那个目标制订明确的计划,在计划进行中不断检测你的进步的方法,及时反馈与调整。
上面这段话不是我说的,是知识管理类畅销书《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的作者说的,本书由两位美国作者合力撰写,一位是心理学家,一位是科学作家。(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搜下)
这本书与市面上流传的《21天学会XX》,《30天掌握XX》,《3步成功打造xX》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像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论文,通过研究多个行业和领域真实的杰出人物,分析他们成功的特质,来发现一些普世有效的规律。
刻意练习四个特点
· 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 专注
· 包含反馈(哪些地方不足?为什么不足?离目标还有多远?)
· 走出舒适区
首先,做一件事,或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先要有个明确而清晰的目标。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有价值的努力上,才会有效果。
专注。保持专注,无需多言,他直接影响你努力的效率和效果。
反馈是核心。没有反馈的努力,只会四处 “碰壁” ,一味低头前行,很可能迷失自己,反馈是你校正与检验的过程。
最后,你必须走出舒适区。当你感到做某件事有些困难或瓶颈时,说明正处于舒适区的边缘,不妨试着逼自己一把或换一种方法打破它。
想成为大Boss,前期必定要经历漫长的的打怪升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人民币玩家。
愿你绽放应有的荣耀,不再辜负努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