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刷豆瓣的时候看到了一句话,“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用这句话来对成长形容感觉再贴切不过了。
小的时候以为大人的不动声色是他们故意做出来要与小孩子区别开来,但直到今天自己成为了一个大人我好像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1
迫不得已的自我保护
像《挪威的森林》中写到的:“少年时的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
会有多少人没有那种勇气迷失在自己或者其他人的森林。他们叫着喊着还挥舞着手臂,希望会有人的回应,但招引来的却是森林里那些猎食者。看到那些獠牙与利爪,他们疯狂的逃跑,有的幸运的跑掉了,但一路上被荆棘倒刺弄的都是伤口,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学会了不动声色。
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在公司被老板一顿劈头盖脸的骂之后,他的选择可能不是去向周围的人倾诉,而是蹲在街头的角落一个人低头抽烟。
失恋的时候,真正难过的人不会发朋友圈告诉大家我失恋了,而是一个人窝在沙发里喝着酒流着泪。
不动声色是受伤者的一层保护色,在外界看来他貌似过的还不错,但他的心酸与苦楚谁又知道呢。
就像辛弃疾那首词里写到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
#2
孤独是每个人的基因
可能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是带有些许的孤独,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告诉我们: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一个人向这个世界告别。
在当今这个社会,孤独就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电影《碧海蓝天》中的杰克就是一个因为孤单而变得不动声色的人,他感觉自己只属于大海,最后尽管传来了妻子怀孕的消息,但他还是深情又无奈的看着大海,转身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杰克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他的选择,他甘愿投身于心中的那一片圣地,向死而生。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没有那么一个心灵互通的人,你所有的倾诉就是垃圾情绪的倾倒,没有人愿意当一个垃圾桶。
张爱玲在《年轻的时候》里写到:“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也只有泥沼才会让自己感到一丝的满足。
#3
学会爱生活与自我排遣
有多少人的微博粉丝数不过两位数,但点开一看,“从窗向外看,雨中的景色还不错”、“今天去吃了一家在网上看到的餐厅,又是开心的一天”、“今天我们家XXX开演唱会了,在屏幕前也是满满的激动”……
他们不过也是无聊苦闷人群中的其中一个,但他们会在自己的世界中排遣生活中所累积的负能量。
小小的举动,不仅增加了一丝生活的仪式感也让自己活得更加有意义,心中又多了一份支撑的力。
有的时候人真的需要让自己的那根弦松一下。
其实做一个不动声色的人也不是小时候想象的那么压抑,只是追求自由的方式变了。
终究有一天归来发现,烟花还是那么绚丽,松柏还是那么挺拔……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