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从第一次踏进这块神秘而现在触手可及的土地之后,我身边的一切早已经充满了西藏的各种元素——西藏的温度,山水,藏香猪,文字,语言,人……
今晚终于陪着房友李阳,一起看了关于西藏朝拜的纪录片《岗仁波齐》,里面讲述的不同家庭的人相约了朝着同一个圣山一路朝拜所发生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有一个专业杀牛的中年,每次帮别人杀牛后,得到一些钱,总是要去喝酒喝个大醉的。一次醉酒使得他坦白了心理,杀牛让他难受,只有喝醉后才能好受。因此,仅针对这个环节,心里飘过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以前也是放牛的小伙子,牛在我们乡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犁地,后来家里有牛的,那种看起来身子越是魁梧且生性又温顺的,越是能得到大家的赞叹。但是人的心事如何传达到牛的头脑里?我想除了这牛本身有“悟性”之外,就只能靠后天的调教——冰冷的寒铁穿透过它的鼻梁,牛缰绳捆绑在寒铁旁,我们就通过抽拉控制它的前进和停止,通过鞭打控制它的速度,通过左右甩动控制它的方向……但是我们调教的根本就仅仅是犁地,最后等它老了,屠夫也就来了。悲哀的一生,苦痛的一生,但又伟大的一生。
我也曾受了它的气,我的鞭子也曾无情的抽打它的肉体,它的皮肤局部疼痛得抖动,终于一个不经意的回眸,它的硕大的眼泪毫不含糊地从我眼前落下,我从此知道它们也有感情,也有疼痛和想法。没有经历过便不知道鞭打的滋味,没有想过落泪的原因就不知道情感的刻骨铭心,是的,从此我该如何对待这些可爱的生灵,我便如何对待他们。但是之后的关于牛的故事也没有在脑海里留下多少印象了,唯独那一幅它在我面前落泪的画面,再也淡化不去。
前阵子读过《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书中阐述的关于作者对人类的进化史到现金的工业社会、资本社会的看法,在此时此刻浮现在我的心中。说实在话,书中的许许多多的内容我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里面关于牲畜的部分我还记得。作者说,在人类进步的时候,将有情感的动物仅仅当成产品利用生物本身带来的价值,而全然不顾动物的感受和成长心理,特别是在商业化的现代,他们将牛犊从小固定在栅栏里直到长大,使它们的肌肉不能伸展因为这样的牛肉吃起来鲜嫩而筋骨比较少; 他们将母鸡从小时候开始就关在笼子里,每天固定的喂食,有智能化的渴了就能喝的水,这样母鸡每天只有一个任务下蛋,不停下蛋,最后鸡爪子还能做成盐焗和精加工包装售卖出去。
我们在对这些现象已经感到理所当然时,那么我们也该思考思考,关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存的目的又是为什么?发展的最后终点是想达到一个怎样的生活水平或者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
面对自然,我们无限渺小,但对于浩瀚的宇宙和无穷无尽的生灵,放下你的心态去尊重与崇拜,我想答案也就清楚的在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