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1.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通译】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呀?”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可惜命短而早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好学的学生了。”
【学究】
孔子说大学问家,懂礼仪、通历史,博览群书,广收学徒,在当时社会中形成了一种好学上进的风气,也形成了一股为学而治的气候,对当时诸侯纷争和奢靡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像季康子这样的诸侯重臣都对孔子刮目相看,也希望这样的风气能得以传承。
当时真正跟随孔子学习的弟子多为贫家子弟,要通晓周礼之要,必定苦读勤耕方能出类拔萃。颜回就是最用功的一个,只是颜回父子都跟随孔子学习 ,导致家徒四壁,当时又没有获得仕途,久而久之便积劳成疾,一命呜呼。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也是孔子最伤感的一个人。
寒门学子多苦读,只求一朝为臣事,可惜路途多艰辛,业未成就身已故。回望2500年前的社会当时,与今又有什么不同呢?可见文化进化至今,依然如故,也许这就是小农经济社会的一种悲哀。
【原文】(11.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步也。”
【通译】
颜渊死的时候,其父颜路请求孔子把车驾卖掉给颜渊置个外椁。孔子说:“颜渊和孔鲤尽管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也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我也是没有给他置办外椁。我不能步行上朝,因为我是从大夫这样的官职,不能徒步上朝的。”
【学究】
这段文字的存在,孔子被后人骂得不轻,究其原因是什么?似乎有些不可理喻。
颜路、颜渊父子都是孔子弟子,一直跟随孔子学习,自然没有时间劳作,又没有一官半职,所以家里一直清贫,以至于颜渊死去没有钱置办外椁。
古时穷人死去安排有棺无椁就下葬,草草了事。自从周礼制度的推行,体面之人在死后下葬时都会置办棺椁,颜路觉得颜渊也是体面之人,下葬也应该有棺椁之礼,可是又没有钱,于是求孔子卖车驾以补充颜渊的下葬费用。
而孔子的回答令人匪夷所思,他说到自己儿子孔鲤死去是也没有给以棺椁之礼。孔子当时刚刚从政,也没有什么钱,要给颜渊置办这样的礼仪也没有钱,只有卖掉车驾才能给以置办。而孔子也是需要形象的人,没有车驾就没有了士大夫的形象。所以没有答应颜路要求,也是无奈之举。
另外一种说法,是孔子觉得颜渊和孔鲤一样都没有得道,所以还不能得到棺椁之礼,这也是一种礼仪的界限。
【原文】(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通译】
颜渊死了,孔子对天长叹:“我的天哪,这是上天要置于我死地哦,要置于我死地哦!”
【学究】
孔子对颜渊的确是爱不释手,实在觉得颜渊就是自己的衣钵传人,只可惜死得太早,导致孔子觉得颜渊之后再无如此好学之人。
这里孔子叹息真的是发自内心呐喊。古时师父好找,弟子难寻。正如禪宗初祖到五祖单传寻弟子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后来出现曾子、子思、孟子传播发扬儒学,也是天生有应。
孔子和颜渊真是一对无法复制的师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