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魅力,我一向抱有坚定的确认感,一切涉及到填写兴趣栏,它总是被我填在第一位。阅读量最丰富的时期在初中阶段,接着高中阶段,喜欢各种小说和散文,遇着书摊就走不动步,书籍的墨香简直好闻。以致于,至今,我都假想自己多么的热爱阅读。
为什么是假想?这真的是一个悲哀的故事。我一直懊恼初高中的图书馆太过老旧,书籍破旧而稀少,于是面对大学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兴奋地尖叫,甚至立誓阅读完图书馆一半的书。现在想来,虽然毫无数量概念,但真要认真阅读,数量也是非常恐怖的,结果却是终于“放浪形骸”,将自己真正地置于书籍之外的任何地方。关于中国大部分本科教育,我有一堆的吐槽。即便如此,毕业之后,意识到自己跳入大染缸成为懒惰青年,却依然没有拾起曾经的行动力。另一面,却又一度告诉别人,我太爱阅读了。当然,对灯发誓,并非虚荣心,纯粹是认不清真相,也不愿认清真相,一直用以往的储备量自以为是。
但是,知道了这些真相,我依然将阅读当作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并且一直相信可以重新拾起这种能力,因为相信阅读的魅力。
我们大多数人接受了十几年的集体教育,自愿或被迫读过一定数量的书籍,有一些知识一直在最深处隐藏,成了一种本能知识,它让你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当我们开始写一本书的读后感时,它让你有了一定的逻辑和概括能力。而这些是我们后来才意识到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原来知识匮乏,信息量缺失。
以往主要专注于张爱玲类型小说,甚至到了日记都要模仿其写风的地步,当然我多了太多矫揉造作的东西。接着,就开始被各种鸡汤文所吸引,华丽的或者言语直接的心灵慰藉文,竟然觉得在书里找到知己感,以致于后期弃之如履。再后来,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幻想自己也写一部,当然止于幻想了。又喜欢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几小时沉浸其中,欲罢不能。看了很多小说后,有点迷茫,我只看小说,知识储备量停滞不前,对其他类型书籍的阅读,举步维艰,文字怎么这么苦涩?
2年前阅读了被许多人不断提起的《影响力》,我承认这本书太难啃了,全程被各种科学实验所震慑,作者这得查阅多少资料?得了解多少实事?但阅读完的结果,也就是写了一篇类似文风的读后感。再后来,又去翻阅《自控力》,厚厚的一本,顿感压力,其中也让我了解了一点人类拖延症的一些另类想法,但我们总是想直接看到最快的结果,于是这本书很快就被我弃之。中间阶段又开始了小说路线,三毛文,旅行文,明史。
很神奇的事情,从007开始,这个社群对我的约束力从始至终都很有效力,我感受到了不学习,不写作,不努力就会羞耻的心态,这是高中阶段很珍贵的督促心态。除了约束力,引入的知识口一再地挑战我的眼界,我竟然是那么的小青蛙。于是,一再抵触励志类,实用类书籍情况下,我开始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刷牙在看,坐车在看,睡前看几页。其中也涉及许多科学实验,并不是我感冒的内容,但是作者的笃笃教诲、直接的方法论、全文的逻辑性,彻底让我折服。至于此文中的收获,需要另行写文了。还没看完这本书,我已经开始兴奋了,原来阅读的效力依然强大无比,效力产生的魅力,对我依然有足够的吸引力。
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当然毫不费力,这里的喜欢,大多数是指不用思考。其实,读这本书多少还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随时跳出一个论点让你消化不良。但也因此,才真正让我想打开实用书籍的大门,那里的浩瀚星际也许耗费脑力,却可强化思考力。
阅读的魅力,从来不是我天生多爱阅读,只是从中获取了自己不曾拥有的,因为那里有无数个世界,无数个黄金屋。最初心的吸引力不曾消失,进阶的吸引力将会助其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