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可以放鞭炮,看春晚,穿新衣,吃糖,瓜子,花生,到处串门,还有压岁钱。
后来呀,过年,可以放鞭炮,可以看春晚,穿着平时穿的衣服就好,吃糖,吃瓜子,吃花生,吃各类不同的坚果,到处串门,没了压岁钱。
再后来,没有结婚,过年,大年三十可以继续上班,又或是三十晚上在火车上,回家的路上。放不放鞭炮,与我无关,只需要按照平时的时间,过好日子就好。或者三十晚上看春晚,穿平时穿的衣服,吃各种坚果。
现在呢,有了孩子以后,大年三十,孩子闹的你没有心情去做很多事,比如看春晚,我想看,孩子也想让人陪。不能放鞭炮,不穿新衣,没了压岁钱,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吃饭,陪孩子玩呀,陪孩子讲故事,睡觉。
我愿意大年三十值班,大年初一,继续上班,过年对我来说,与平时无异。妈妈却唠叨我,怎么过年,连个电话都舍不得打,朋友嫌弃我,过个年,好像消失了。
老公一家忙着打电话,忙着看春晚,忙着收红包,或者发红包,我却噗嗤以鼻,熟视无睹。我只愿大年三十,与普通的日子无异。
人家说,过年需要有仪式感,以前的年,自带仪式感。现在,你觉得没了年味,是因为你先变的,变得没有仪式感,变得与普通日子无异。我想再等等吧,再等等,他俩都大了点,我也可以放手去做一些事情,我也可以把年过的有意义,花心思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们心中充满对年的期待,就像我们小时候对新年的期待一样,我们对新年的期待,可以穿新衣,可以放鞭炮,可以有压岁钱。而他们现在生活的社会里,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因为平时就已经满足,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已经是过去时,没有期待,需要有别的东西来满足。到时候花心思去做一些有盼头的事。但是好像有些事只是在期待中一样,到时候会不会因为惯性,自己又懒惰了一下呢,我也不知道。今年已过,明年再说吧。
睡吧,晚安,亲爱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