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病彻底打破了家里原先的平静。从发病住院到手术开刀再到康复诊疗,忙乱担忧还有着急几乎就占据了家里所有人的情绪。婆婆患的是血管病变性脑梗,并伴有中度的焦虑症,病情带来的不适感加上精神上的抑郁,让原本生性内向的她更加的沮丧和萎靡不振了,许多的负面心态就像“流沙”一样,残酷地将她的心态一点一点地向下拉、往下扯,和之前里里外外操劳持家风风火火的秉性完全不一样。出院回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婆婆便一整天枯坐在庭院里,不说话也不做事,眼神无喜无惧,弥漫着一份浓浓的化不开的忧郁,看着让人心生无限的感慨。
她的这份消极怠废不经意的就感染到了家里的每个人,而其中最心疼不安的就是公公了。从婆婆发病的那天起,他就没睡过一晚踏实觉,婆婆在杭州住院动手术的那些天他在家就守着电话寸步不离,婆婆出院回家他义不容辞的就担当起了照顾她起居饮食的贴心人,婆婆一天要服将近六七种药,每一种药丸剂量不等,我们要是粗心点都容易混肴不清,但年迈的公公硬是将这个特别艰巨的任务承担了下来,他将婆婆每天三餐要吃的药早一个晚上就仔细的分类放到药盒子里,到点了就提醒婆婆吃药,一天都没落下过,为了尽量的减轻我和丈夫又要上班又要兼顾婆婆病情的忙碌,他每天早上都去超市买菜,洗好切好等我们下班回家就可以直接做,空闲的时间他会搬一把椅子陪坐在婆婆身边,和她一起回忆过去的事,说一些家长里短,宽解婆婆焦躁的心情,天气晴好的日子他会带着婆婆去家里边上的小公园坐坐,一路上他总是紧紧地牵着婆婆的手不放,也许在他的心里,病着的婆婆已经更像是个需要他全心呵护的孩子了。他一天天的忙碌着,全然不似一个也已经老迈的需要照顾的80岁的老人,对婆婆诚挚的眷顾之心仿佛激发了他体内所有的能量,他几乎从来没向我们抱怨过一句的累,还老是在我们劝慰他休息时不停的说没事没事,让我们安心上班,不要太牵挂着家里的事。背着我们我有很多次都看到他一个人默默的坐着发呆,有时候架着老花眼镜一张张的翻看婆婆健康时和他一起拍的照片,一看就一个下午,一句话也不说。我知道比起我们对婆婆病情的焦灼和担心,他更多的是不舍和心疼,和婆婆相濡以沫一辈子,老人的心里是多么希望婆婆能早日康复能和以前一样和他一起相携同行….
在所有患病的老人中,婆婆是幸福的。除了公公对她的贴心照顾,婆婆的一双儿女——我的丈夫和他姐都是街坊邻居称赞有加的孝顺孩子。婆婆住院40多天,姐一直衣不解带的在病床前照顾她,出院回家后更是隔天就过来给婆婆送吃的,嘘寒问暖关心备至。而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丈夫肩头和心里承担的压力是越发的大了,在病痛肆无忌惮地蚕食着婆婆身体健康的那段日子里,丈夫数次在暗地里流泪,他和婆婆母子情深,婆婆对他的爱浸润在他整个的生命历程中,婆婆的病让他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惶恐和及时行孝的撼动,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的体贴婆婆,不管单位工作多忙,回家多晚,他都会每天打好几通电话给婆婆,晚上睡前总要到她房间里陪她说几句话,休息天他会推掉很多朋友的应酬,开车带婆婆公公去周边的景点走走,在每个景点他为他们不停变换角度摄影留照,为了消除病情给婆婆带来的恐忧,他网上遍查资料找一个个康复的事例细心的开导婆婆,婆婆每次复查他都陪去,担心婆婆腿脚不便上下楼梯他就背着她走,他说比起父母给他的爱,即使今天他做最多也都只是天经地义的一种本分,在他心中,最好的幸福便是“父母在,可以承欢膝下;孩子在,一家人享受天伦….. ”爸爸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带动了女儿对长辈的孝敬之心,每个星期离校返家,女儿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坐奶奶身边给她捶背揉脚,餐桌上吃饭她会自觉的给奶奶不停夹菜,她在奶奶面前会唱会跳还一个接一个的笑话,尽情的扮演一个开心果的角色,每每这样的时刻奶奶的脸上便会绽出久违的笑颜…..
朋友圈里常常有朋友在讨论幸福这个话题,总在说幸福是那样飘忽难觅,其实幸福它从来就在我们自己身边不曾远离。家在,幸福在,父母在,幸福在,家人安好亲情融融,幸福就不离不弃一直都在!在家的港湾里,亲情是一轮充满温馨和希望的阳光,是这世上最最难以磨灭的一种幸福的信仰。如今婆婆的病情在一天天的好转,心情也日渐开朗,我庆幸我们一家在她病着的这些日子里表现出来的彼此间的爱与被爱,它让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懂得珍惜彼此,正如《第七封印》中的经典台词:“如果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不完美的,那么爱便是这些完全不完美中的最为完美。”而这爱,我想便是我身边一个个平凡的家庭所沉淀出的执子之手幸福偕老的信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