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为什么这么糟?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这两天,心情很是郁闷,被一篇游记散文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我,是一个把工作和生活分不开的人,如果哪节课上得生动有趣,走路都是带风的;如果哪节课上得很糟糕,立马就会引发心情郁闷的连锁反应。
游记,一个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新的文体,搞得我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游记的第一篇是梁衡的《壶口瀑布》,那么美的一篇美文,被我上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
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四节课,五节课,一篇一千四百多字的游记散文,竟然就这样我被我折腾了五节课,还不知道自己讲了什么,学生也不知道学了什么。好久没有出现这么糟糕状况,居然就这样出现了,我被陷进了自己设定的沼泽里,居然就出不来了。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也被我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课堂语言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讲了什么!
在这之前,我也就这一单元做了大量的功课,查阅了不少的资料。游记不就是抓住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吗?怎么就乱了呢?
我在反思自己课堂上出现写作问题的原因。
第一个大问题,还是我的老毛病:总想面面俱到。比如,《壶口瀑布》这篇文章,有许多的好词好句,我想让学生关注词语的字形、字义。如“怒不可遏”“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推推搡搡”“汩汩成泉”“潺潺成溪”等等。我还想让学生关注游记的三要素,我还想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我还想让学生赏析优美语句,我还想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关键语句,我还想让学生关注游记的巧妙构思,我还想让学生品悟作者的情感,我还想让学生学以致用,想想游记怎么写……那么多的内容,我都想让学生知道,于是,在上课时,想到哪就说哪,结果就乱了套,费时不少,课堂效率不高。
第二大问题,上课之前没有清晰的思路。上课之前,我只想到要讲的问题挺多,但是,到底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我是没有清晰的思路的,我也没有好好如考量一下,到底怎样的思路才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蔡猛更好的推动课堂。
第三大问题,没有反复品读教材,对教材内容还是比较生疏,解读不够。说实话,部编教材的好多课文都是我所不熟悉的,由于带着八九两个年级,每天去上课,总是感觉备课不够充分,心里底气不足,于是课堂上就出现课颠三倒四的现象。有些新课文,仅仅是读了一遍,自己都不明白的课文,又怎么能跟学生讲透彻呢?
基于以上问题,要想不让糟糕的课堂状况重演我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大胆取舍,不能面面俱到,只抓重点,教出“写一篇”的独特之处。游记,就要讲出游记这种体裁的独特之处,所至所见所感,词语关注,透过文字品情感,品悟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2.课前充分备课,课堂才有底气。课前要对课文反复品读,有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借助教参,巩固扩充自己的理解,熟读精思之后的教材,才能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有的放矢。
3.加强学习,跟书本学习,跟网络学习。现在的社会真是一个便捷的社会,拉进了我们与名师的距离,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与名师大咖面对面交流,可以读书,可以网络。只要你愿意学习,老天都挡不住的!
我知道,语文学习的路上,我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