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学英语的一点科学解惑。
最近章子怡3岁的女儿醒醒上了热搜,因为摸了徐峥的大光头后,嘴里蹦出了连对方也听不懂的英文,章子怡解释说那是“Humpty”,还说平时醒醒在家看英文片子,原来章子怡特意让女儿从小有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
经常也有父母问幼儿说,从小给孩子听英文歌、看英文动画片,对孩子学习英文有用吗?
▶困惑:从小给孩子听英文歌,看英文动画片有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说两个例子。
一个是美国的语言狂人Tim Doner,22岁会20多种语言,连汉语文言文也难不倒他。他曾经分享过自己学希伯来语的心得,很简单,就是反复听饶舌歌,一开始听不懂,但听多了,就发现语感来了,能偶尔说出几个词,后来还专门找说希伯来语的人聊天。
还有3个孩子上斯坦福的超级妈妈陈美龄,她的二儿子升平从小英语学得特别好,便是得益于她刻意地让孩子多听多写多读英文书。
当孩子还没开始正式学,只是听,有用吗?
记得美国大脑语言学家帕特里夏·库尔有句名言,她说:“人类天生不具备说某种语言的能力,而是具备说任何一种语言的能力。”她这句话是专门描述宝宝的习语特征的,她发现宝宝们越小,越能辨别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发音。作为父母,我们也不难看到,当我们给一个仅仅几个月大的完全不懂说话和听话的宝宝看动画片,他们能立即被吸引了所有目光。因为动画片的图片形式,让他们懵懂地看懂了一些,然后他们会慢慢地把语言的发音跟动画片里的场景细节关联。
养育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宝宝们学说话时,一开始也是大量地听,这个“听”的动作,从胎儿期已经开始,所以分娩出生后,尤其喜爱听妈妈熟悉的声音;接着,宝宝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听旁人说话,一直到1岁左右,才可以听懂大人说的简单的口语,比如“坐下”,“别碰”。在这1年中,他们只能发出一些没有意义或发音跟某些词相近的“咿呀语”。而到了1岁半,宝宝们才能说出简单的词,比如“鞋子”,“给我”,还会经常说错。
所以说,小婴儿学习母语,仅仅花在“听”上面的时间(包括胎儿期),差不多2年。所以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大量地听。简言之,从小给孩子听英文歌,看英文动画片有用吗?有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学习语言的“输入”过程。
▶想要孩子学会某种语言,还需要一个“输出”的过程
无数父母经常说,他们的孩子学了无数年,还只是“哑巴英语”,这些孩子能看懂、听懂但不能说,就是缺乏了足够的“输出”过程。
以宝宝学母语为例子。当宝宝能开口说出一些简单词时,这是一个语言的“输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纠错”是关键,养育宝宝的父母和老人会下意识地做,而不需别人教,因为这是育儿天性。比如当宝宝把“杯子”说成“瓶子”时,妈妈会立即纠正:“错了,应该是‘杯子’。”发展心理学家Alison Gopnik也曾经解释过小婴儿学新单词的过程:模仿发音——猜测——(输出)运用——大人纠错——(输出)运用。缺乏这个“输出”和“纠错”的过程,只能是“哑巴英语”或“半桶水英语”。
那些在国内学了十多年英语也不怎么样的孩子,到了国外1,2个月就有神速进步,就是因为获得了“输出”和“纠错”的语言反馈。想起了刘墉的儿子刘轩,据说他小时候刚到美国时,听英语就像听火星语,那种尴尬和紧张让他很恐惧。后来爸爸刘墉强迫他上街跟人交流,比如向路人问路,到街边小摊买东西。结果没多久,他竟然能给华裔小孩当英语辅导老师了。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英语输出环境怎么办?
毫无疑问,家里如果有人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比如那些混血宝宝,他们一定能学会英语。除此之外,父母们可以找发音纯正准确的英语老师或外国老师与孩子长期交流,节假日带孩子国外旅行,鼓励孩子与英语地区的当地人交流,也是英语输出的途径。当然,“输出”的时间不能太短,即孩子开口与人交流,在“说错-纠错”中经常反复应用的时间不能太短。在这方面,父母可能需要花的钱不会太少。
有经济实用的途径吗?还真有妈妈找到了。
我有一位朋友,为了让娃“说”英语,愣是成了她家里附近某大学英语角的常客。啥是英语角?就是大学里那些爱好英语的学生和外教组织的,课外时间自由英语交流的活动,什么人都可以“凑热闹”,并且完全不收费。这位妈妈刚好住在一个大学旁边,每周就带娃去“凑热闹”,已经2,3年了,因为勤劳地“凑热闹”,如今她不仅蹭了个外企的管理层职位,自己的小男孩才4,5岁,也一口标准英语。这可是屌丝妈中的“战斗机”啊!
看来,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学习语言看似无规律,学习的人多了,也就找到了一些规律……
关键字:语言学习、语言环境、亲子成长、幼儿心理、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