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高二新生上鉴赏课都要问一个问题,什么是美?美有没有一个标准?对于一群17、18岁的孩子来说,怎么简单又明了的回答他们?
一般都是先讨论,让他们说出自己对美得看法,学生讨论的结果都是看着舒服的、看着可爱的,心里喜欢的,让人愉悦的,善良聪明又智慧的都是美的……可以看出所有的结论都是感性的。提问:你看着是美的,我看着也是美的,他看着也是美的,大众公认的都认为是美的,一定有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回答:是人民币其实这也许也是一个标准,那我们艺术中常说的美的法则到底是什么?
请同学看教室里倾斜的小黑板,有个学生主动走上来把它放平,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他是强迫症,最后,班级98%的同学认为小黑板放平后看起来让人舒服。说明视觉平衡是让人舒服的,因视觉平衡后产生的心理效果是心理及情绪的稳定。
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教室里桌椅的排列,是不是以讲台为中心,对称排列,是谁让你们这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学生说没有谁让这么排列,很自然地就这么排的。最后得出结论:对称是美的。
从远古时代的陶器我们也能发现美的发展规律
白陶鬶(三足,最稳定)
其实美的标准也好法则也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上面两张陶器图片都是原始时期的产物,从两张图片中不难看出,最早的彩陶的陶器双耳对称但不能平放,到仿生的白陶鬶不仅造型美观且视觉稳定平衡,而且实非常实用。所以”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同时”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的产生也是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
形式美的法则:
1、对称与均衡(平衡的两种表现形式)
(1)对称
自然界中对称的例子枚不胜举,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中对称的例子也随手可得,中轴对称的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
东方人最喜欢的一种审美形式就是对称。对称最容易做到视觉平衡,但是对称的表现手法如果运用的不恰当容易造成呆板的视觉效果。
(2)均衡
均衡是平衡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相对对称来说比较活泼。但是想做好它需要长期的训练。
这个平衡是通过力矩达到的,我们美术上可以通过其他手法获得,如下图
可以看到都是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对称,但是都通过了各种手法使人的视觉达到一种平衡。
2、节奏与韵律
这个比较好理解,如我们喜欢音乐的原因是因它有节奏与韵律,在视觉艺术中,节奏与韵律同样存在。
在视觉艺术中节奏是按一定的条理、秩序、连续地排列,形成一种律动的形式,而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比节奏更高一级的律动,在节奏的基础上更超于线形的起伏流畅。
画面中的节奏与韵律
3、比例与尺度
(1)比例(黄金分割)
美的比例高中生都知道,那就是数学中常用的“黄金分割” 1:0.618,比例就是物与物的相比,表明各种相对物体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而尺度是不需要具体尺寸,完全凭感觉印象把握的。
米罗的维纳斯(身体黄金比)
通常学生都会说维纳斯之美是残缺美,其实这是一种误导,中学生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必须有正确的引导,艺术中的残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年代久远,无法复制,我们只是站在一个欣赏者或者是旁观者的角度,而生活中绝对不能提倡残缺美,尤其是与我生活息息相关的身体!可以说维纳斯通身比例都接近黄金分割,尤其是它的肚脐到脚底的距离和她整个身体的长度比,简直就是黄金比例的最佳典范。
(2)尺度
尺度是不需要涉及具体尺寸,完全凭感觉印象把握的东西。
如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大眼睛的姑娘,可是如果这个姑娘的眼睛大过了她的嘴巴,这就出现了比例失调,比例适度是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去感知和把握。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也要把握好度。
4、对比与调和
对比就是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放在一起,对立特征特别明显、特别强烈,而调和是降低各要素之间对比及反差,使之更加协调。
我常举例:雪中送炭(强对比,从色彩来说是黑白两极对比,从情感来说也是冷暖两极对比。锦上添花(弱对比,在织锦缎上再放一朵花几乎看不见)
对比与调和在美术上运用的最为广泛,在色彩家族中,常用的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这些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和研究,不是一句话一两节课大家就能掌握的。
5、多样与统一
多样与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最高法则,多样是指构成整体的各部分要有变化;统一是指各种变化之间要有一致的方面,多样统一就是在丰富多彩的变化中保持一致性。多样统一有时也称对立统一。对立与统一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又对立又统一,充满着斗争,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多样统一是矛盾的统一体,用在画面构图中,指画面既要多样有变化,又要统一有规律,不能杂乱。只多样不统一就会杂乱无章,只统一不多样,就会单调、死板、无生气。简而言之,就是繁而不乱,统而不死。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形式美同时也可以概括为规律美,因为美学是人类物种的概念,并且需要对自然和逻辑有足够的认知,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后天启发才能得到的技能。因此我们应不断的去创造和发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