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时常记起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家里睡大铺炕。晚上总是没有电,窗台上点一盏油灯,火苗闪烁,屋里半明半暗。奶奶早早铺了被褥,要藏住火炕的热乎气。我最欢乐的时刻就来到了。
炕是依墙而建的,我抱一个枕头放在墙跟前,枕头中间用手拍打出一个窝,可以放下我小小的头。
我双手着炕,头顶在枕头窝里,两腿一蹬,搭在墙上。我看见家具都倒过来了,奶奶和姑姑也倒立了。我感觉头开始发沉,发胀,这世界有趣起来。
我在倒立。我的脖子用力,因为头顶在枕头上,所以并不疼。两只胳膊在辅助保持身体平衡。我的支撑点并不在胳膊上,我细小的双臂还没有力气。我用头颈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
我觉得这个高难的姿势,值得奶奶姑姑一顿夸奖。
她们果然赞不绝口:“看呐,三儿多能耐!”倒立一会儿,奶奶就要我下来,我还要多撑一会儿。奶奶就搔我的胳肢窝,我笑得喘不过气来,身体就软了,倒在厚厚的被褥上,或者奶奶的怀里。
除了倒立,我还在被褥上翻跟头,无论翻得好不好,都摔不着,因为有被褥接着我,有奶奶姑姑的身体接着我。我咯咯咯笑,奶奶姑姑也笑,直到玩出一身汗也不想停止。我不想停止,奶奶和姑姑就陪我一起玩,直到很晚。我觉得生活真是快乐。
那时候,我不记得自己几岁,大概三四岁吧。
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奶奶已经去了天国多年。姑姑也老了,我们一年都见不几次面。
我家仍然是火炕。那时孩子也不大。晚上有电,屋里明亮温暖,外面月黑风寒。孩子和我比赛在枕头上倒立,看谁时间长。这个比赛很不公平,我倒立的时候,孩子就用他的小手指扣我的鼻眼,要不就挠我的胳肢窝,这都是我俩的观众——孩子的妈妈教给孩子的必赢妙招。我从小就怕痒,孩子的小手搔在胳肢窝里,我立刻就软成泥,倒在被褥上,笑得喘不过气。
孩子更是笑成一团。
我累了,要睡觉,孩子不依不饶,非要和我再玩一会儿,他玩疯了。孩子的妈妈却把脸拉下来,严肃地说,别玩了,明天你还要早起,要养成好习惯,等两年你上学了,做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孩子虽不情愿,却还是让他妈妈脱了衣服睡下了。他的快乐和我小时候比,已经减半了。
我小的时候,家里穷,可是想来却是非常快乐的。当我大了,这种快乐就再也不来了。我的孩子小的时候,家里虽然好多了,但条件仍然是艰苦的,可是孩子却也是快乐的。
孩子马上要结婚了。他已经脱离农村,在大城市里有车有房,他的条件不可谓不好。当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还会有他小时候的快乐吗?他的孩子还会有我小时候的快乐吗?
我觉得不会有了!
我们的生活条件在向好,我们的孩子的快乐在却减少,这是什么逻辑?这样下去,快乐就是一种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