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年读了XXX本书」的说法只具有某些统计学的意义,并没有人生意义;「一年内有X本书的内容指导了我的生活、工作、学习」反而更有价值。
读书不能只是「阅读」,最好的是「输出」,即:将它应用于你的实践(即RIA),或分享给别人——这样可以将知识变成你的元知识,得到更多朋友,构建广阔的朋友圈甚至商业圈。比如成功案例罗辑思维。
而本文要讲的就是后者:
1.如何将书分享给别人?(内容篇)
2.如何更好地演讲,一开口就吸引人?(演讲篇)
3.如何更生动地讲故事?(故事篇)
内容篇
如何分享?——文字化的书评(重心是书,非个人感受/读后感)
一、写书评前你需要问自己的问题
1.、为什么要写?目的是什么?
2、这本书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它对你有帮助,可能也会帮助到别人。这是你最想推荐别人去看某书的原因。
二、好的书评应该完成哪些思考?
1、贯穿此书的主题是什么? 它为什么会吸引我?
2、与同类书相比,这本书的特色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性吗?
3、这本书对你有什么价值?这些价值对其他人或哪些人会同样有意义?
三、好的书评,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三个步骤:介绍——评价——推荐。
“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评价”可以是概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注意:评价的客观性,独创性)。
“推荐”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
1、从一个生动的开场白开始:用一两个简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书名,以及有关作者的简要信息,如过去的作品、曾获得的荣誉、作者的特别身份。看一本好书先了解作者的学术背景、职业背景很有必要,它是你理解一本书最好的钥匙。
2、如果是非学术类书籍,比如小说,你需要对情节做简要勾勒,让读者大致了解讲了什么故事,不过也不能太剧透噢,那样很招人恨的;如果作品不是小说,写明写作目的和主题就是比较好的方法。
3、书评作者对此书优缺点的评论,这一部分尽量保持客观,但又不能没有自己的观点。
4、有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式段落,使读者对此书有一个总体印象,让朋友产生见一见的兴趣。
5、书评的开头、中间、结尾部分尽量都提到书籍的名字,因为既然你在推荐它,多提一下、尤其在行文的重要位置给它留一个空间,是非常必要的,书籍的作者一定会感念你的这份用心,搜索引擎也会对你的书评表示出它应有的“关心”的(当然,也不要提太多噢,否则像广告,让人失去兴趣)。
6、试着介绍一下书籍的发行公司、出版公司——影响书籍或译本质量。
7.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记下读后可能阐发的评论。你会惊奇地发现,阅读时手边有一只笔,会使理解更为深入。
文/恶楠(简书作者)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b688393417d5
演讲篇
不要自说自话,而是采取一个扁平结构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用简单直白的逻辑说明你的问题(不要跟写推理小说似的层层推进,会把人搞糊涂)。
1.首先,准备演讲前,问自己几个问题:听众是谁?他们为何而来?我能提供些什么?——根据这几个问题,确定好发言的内容导向。
2.接着,通过三个问题,把发言的主体内容部分列出来:是什么,也就是发现问题;为什么,也就是对现象的分析;怎么办,也就是解决方案。(扁平化的框架)
如PM对公司汇报产品计划,说开发出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App——改成:解决用户的痛点、满足用户的刚需,而且使用场景要在用户生活中经常发生。
3.列关键词,梳理问题(最多5组关键词,否则会扰乱思路)。
比如,PM:“用户买单、伪需求、刚需、痛点、高频”等关键词。
4.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得津津有味:给关键词一个联想空间,这样大家才能听得更明白。比如用一个小故事将关键词变成大家都熟悉的场景。
其实啊,想找到公开发言最得人心的方式,无非是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听众,我最想看到一场什么样的发言?想必一定是既能给你带来干货,又能在发言过程中让你获得视听享受的那种。
本段源自:吴晓波频道(为什么有人讲话特别“撩妹”,而你却只有乏味?)
故事篇
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用故事打动别人。而且你最好一开口就能吸引住对方,让人欲罢不能。公众号“书单”在一篇文章里,精选了几部经典作品的开头,咱们和这些会讲故事的作家们学习一下,怎么能在一开始就让人感到惊艳。
第一,要走心。
我们看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头是怎么写的:“在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他对我说:‘每当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的条件。’”这里用了儿子的自述和父亲的劝告,虽然是虚构的,但让人觉得很真诚。像这种亲情、爱情类的题材,是不会过时的,但你的表达一定要足够真诚。所以当你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时候,就走走心。
第二,反常理。
法国作家加缪在小说《局外人》里,一开始是这么写的:“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一般人知道自己亲人过世了,都很伤心,甚至震惊,失去理智,但加缪笔下的主人公却表现得很迟钝,不符合常理。你就想看看这个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情感共鸣用得太多的时候,你不如唱个反调,也许会一下子抓住别人。
第三,反传统。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或许很多人都知道,这部小说的开头是这样的:“你要是真的想听我聊,首先想知道的,大概就是我在哪儿出生,我糟糕的童年是怎么过来的,我爸妈在我出生前是干嘛的,还有什么大卫·科波菲尔故事式的屁话,可是说实话,那些我都不想说。”一上来主人公就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让人觉得很有意思,这和过去那种阳春白雪的文学作品完全不一样。所以,如果大家讲故事的套路都差不多,你就来个反传统的,马上就鹤立鸡群。
第四,有悬念。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开头几乎是人人皆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在这么短的一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来三个不同的时间,“多年以后”说的是未来,“面对行刑队”说的是现在,“那个遥远的下午”说的是过去。这句话还制造了三个悬念:“多年以后”让你想知道他都经历了什么?“面对行刑队”让你想知道他干了什么坏事才会被判刑?还有,“那个遥远的下午”,他为什么会去“见识”冰块这种很平常的东西?第一句你就把悬念说出来,可以激发听众最大的好奇心。
第五,宣言式的开头。
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算是宣言式的代表了:“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一开始就来了几个内容很矛盾,但语气很肯定的句子,就像是一段宣言。这种宣言式开头很有仪式感,能尽量把你故事的意义表现出来。
第六,荒诞的开头。
卡夫卡《变形记》的开头是这么写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像这种很玄的小说,一般前面都会营造一些氛围,来衬托人变成虫子这样离奇的情节。但卡夫卡上来没有任何铺垫和预告,直接就告诉你有个人变成了甲虫。所以,如果你要说的故事足够离奇,一开始就可以去掉那些老生常谈的铺垫,直接亮出你最离奇的核心观点。这样不仅能避免俗套,而且还营造了一股高冷的淡定感。
本段源自:公众号“书单”(如何做到一开口就是金句,一句话就吸引住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