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释译为,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2.
“老祝去温哥华,你怎么不去?一家人团聚多好啊!”这是朋友见面时和朋友圈内的朋友问我最多的问题,我答,家里有仨九零老人,不远游。
婆婆身体一直比较健朗,耳聪目明,每天散步几公里,不必太过担心,偶尔去看望一下或通打个电话,也就彼此心安。
老娘上次住院调养后,状况比较稳定,一日三餐调匀,水果坚果等各种零食都爱吃,餐后看看电视,闲时写写字。她不喜动,这是她一贯的作风,正所谓“龟式养生,”老娘应归类于这一类范畴。
91岁的老爹,首先值得点赞,以乐观的人生态度,有韧性有毅力,能走动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多次闯过红灯区。随着年岁逐增,身体自然衰退,行动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弱。
老爹85岁那年得了小中风,亏得医治及时和后续大哥嫂子们的精心护理,逃过了一劫,但反应能力大有下降。
两年前,老爹应因呼吸急促,胸闷气喘住院,病因是心脏积水。在县医院住院十天,更换了血压药,控制血糖由吃药改为打胰岛素,直到现在都没有变更药物。
记得16年,女儿怀灯妹四个月大,过完年与外公道别回温哥华。女儿说:“外公,我回温哥华了,再见!”当着女儿的面,老爹回答道:“再见!”背地里自言自语地叹息道:“这一别,怕是见不着面喽!”
16、17年老爹都是卧床静养,到了就餐时间,就坐在床沿吃。但凡有点气力,他是坐不住的,实在是力不从心。
17年冬天,脚指头疼痛难忍。经医生到家就治,老爹患的筋膜炎,据说,这种病的疼痛程度,比起女人生娃还强几倍,就像是用钳子钳在身上、再转动钳子般疼痛。怪不得老爹呼爹喊娘的,夜不成寐。
按医生开的药方,吃了二个月的药,奇迹般的好了,老爹还能下地走几步。
3.
天气转暖,早上,大哥常推着老爹到处转悠,走遍附近的村庄,见熟人便驻足闲聊几句,生活有规律,胃口良好。
七月份我到贵州广西等地游玩,接到老娘的电话,说爹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老爹是个极不善于表达的人,也很少问及我的事,这回看来是真希望我在家。我回话说,我后天就回来时,老爹却说,我管你什么时候回来啊,违心的话到老也改不了。
前些天不愿让大哥推他走村串户了,其实是老爹的体力有所不支。有时坐在沙发上久了,身子往一边斜,有时中餐没有胃口,老爹只好多卧床休息。
饭后时间,与老爹老娘闲话家常,老爹喜欢的话题,我已基本了解。当我说到咱村某人在县政府工作,他的老爹叫某某某的时候,老爹说认识,以前还是我们同一个生产队呢?老爹问,临村有某某当副县长,现在还当不?老爹对当官感兴趣的话题,到了现在才被发掘出来。
看老爹精神状态不错时,我给播放老歌,随着乐曲,他也常常哼唱起来。《黄埔校歌》的歌词他能一字不漏的诵出来,《松花江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革命歌曲都记忆犹新。还喜欢越剧,当乐曲刚起,他就能猜出什么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我说,老爹记忆力真好,此时,老爹脸上流露出丝丝得意的笑容。
4.
前些天,老爹不知是被梦惊醒还是犯糊涂,突然红着眼眶说:“琳琳去哪里了,快去找找,会不会走丢了。”(琳琳是孙女,生长在温哥华,现在牛津大学读博士,今年难得回来度假)当嫂子告诉他,琳琳在河阳,明天就来看你,他才“哦”了声,放宽了心。
有时,睡梦中突然呼喊儿女们的名字,问我们都在哪里?什么时候回家吃饭?当告诉他,我们都在哪里哪里时,他又缓过神来。
习惯了我每天回家,某日我有事没能回,老爹老娘就打电话来问询,今天怎么不回来?有什么事吗?
5.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如此人生憾事,恐会令你追悔莫及。不是我们缺少时间陪伴父亲母亲左右,也不是我们有太多这样那样的事困扰,我们有更多自认为更有趣更重要的事,而是我们自身并没有一颗十分迫切想回家的心。
孔子在千年的历史轮回中早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养。不敬,何以别乎?”
尽孝尽善,非仅有财物供与双亲,非仅有好的物质奢侈生活,父母心里,最在乎的,莫过于子女的多伴左右。
珍惜那即将流逝的年纪,如大雁南飞,终有一天会温醒回归,天边的流云终究是爱着生育它们的大海,历世匆匆几十年,幡然醒悟,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