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日语课时,陈老师讲到日本人发音跟英语发音有什么不一样时,小辉辉问了一句:“日本人全部都讲英语时会不会变成英国人?”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回答,,,,,
陈老师用了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为什么每个国家的国旗不一样?和服(吴服)跟唐装的关系来引导有可能会变,但更多是同化。又引用了美国有黑人跟白人,不能因为肤色的黑白来区分他是不是美国来引导。看似一点关联也没有,但里面的关联是很多很多的。如这时一个老师跳出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定不会的"有可能便砍掉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求知欲,教学是更多的是引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学生们更多的不是想知道可以不可以,而是想知道可以与不可以之间的空间。我们做父母或老师的大多只能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但孩子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它是对的?为什么又是错的呢?”我们答不上,便会粗暴让孩子记住:“你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去扼杀掉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陈老师带孩子们读日语时有孩子便问:“我又不是日本人为什么要学日语呢?”“小日本欺负我,我们不是更不应该学他们的东西吗?"孩子们问错了吗?这又是对我们老师的有又一个挑战。这时我们做老师的,应该怎么做呢?是粗暴的打断孩子,还是指责孩子为自己不想学别偷懒找借口…
陈老师便睿智的讲日本人的风俗习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到日本的相卜,手舞足蹈的跟学生表演起相卜比赛,这时哪有学生还记得自己为什么要学日语的问题。学生们的问题,要一一作答?还是换一种方式应答?还是不理他?这都需要技巧的,稍有不慎,可能一场师生冲突便开始了。
所以做一名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但丑小鸭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痛并快乐着。攻破一个挑战又面对下一个挑战,也正因为有了一个个挑战才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