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漱口的时候我总喜欢照照镜子,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陌生又熟悉。这张脸伴随我大半生,但依旧觉得忽近忽远,不能看得很清明。
乍眼看还过得去,但仔细端详总会下意识嫌弃自己的皮肤、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甚至连发际线、下巴、耳朵也不放过。现在虽说对于自己所拥有的部分接纳并喜爱了很多,但依旧还不够爱自己。
而与人相处时,也是如此。
不怎么接触的人我们自然不会有太多情绪反应,而能够跟我们有联结的人儿,往往会勾起我们不同的情绪反应。
这时候就像照镜子一样,透过面前的这个人,我们就能看到自己身上所隐藏的某一些特质,或许是你特别喜欢的,也或许是你所厌恶的。
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人为镜,从这面镜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恶行及其他的不好之处。
——叔本华《叔本华人生哲学》
我们都有自己固有的观念、模式,很多时候如果不是在关系中很难觉察到。
只有处于关系中,在与人接触时,你才能更深入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对方很多思维模式、待人接物的方式与你有着千差万别。
假若是符合你期望的,你会开心、欣喜;但假若跟你想要的背道而驰,你或许会对面前的人儿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照镜子时,我们很清楚知道脸上的瑕疵到底是镜子的还是自己的,更多时候会是自己的。其实就算镜子脏,我们也能够透过脏脏的镜子看到镜中人是否有异样。
镜子干净与否或许不需要我们去擦拭,而透过镜子,我们能更好地看到自己。
跟他人互动时若有情绪,我们先看看自己是怎么了?怎么会那么在意对方的观点、做法,或许看着看着,你就会把指责对方的手放了下来,看到眼前这个人在为你做一面镜子,让你透过TA、透过这面镜子更好地看到自己以往很难觉察到的部分。
这个镜子做得好坏取决于你对自己觉察度的高低。
修行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关注你的心,
除此别无他事。
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同事、你周围的一切人,
都只是帮你修行的“角色”,
或是让你看清自己的“镜子”。
你无法要求他们改变,
首先这是非常吃力的事,
其次说明你用错了功,在心外寻求解决之道。
假如你因失去正念而与人争执,
一旦觉知,应立即回到你的心,
观照你的情绪和念头,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一凡
镜子可以让我们学着不再执着、学着放下、学会无常就是一种常态、学会接纳、学会活在当下,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尚待开发的优势所在。
多么美妙的镜子,祝愿你我都能用好身边的每一面镜子,感恩所有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