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映,2017年重新看了一次,时隔差不多四年之后的重温,的确是非常不一样的体验。这样非同寻常的收获也是启发我记录下来这些收获,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开始。
第一次看的印象不深,所以基于第二次的体验来谈。电影以讲故事的形式描述,这其实就是全篇最大的伏笔,原因后文会陈述。
按照回忆的主要时间节点分三个阶段:童年,青年和海上。童年的故事奠定了pi的宗教基础,和哥哥打赌偷喝圣水的机会让他入门基督教,开始了以慈悯和宽容的态度来思考世界。令我震撼的一幕是少年pi叫上哥哥去兽栏徒手喂那头孟加拉虎Richard Parker的时候,在Richard和pi眼神交汇的那一刻,所有观众都在担心会不会被咬到,也许多停留几秒我们就能体会更多。但镜头一转pi的父亲进来打破了僵局,之后用活羊让Richard捕杀教育pi,试图纠正他宗教这一落后的观念,告诉他“Richard永远不会是你的朋友”,这种似乎看上去极端的教育方式有待考量或者研究学习。
青年生活中两处值得一提,首先是pi的女朋友,说实话没太明白出现的意义何在。其次是pi的父母在饭桌上关于pi的宗教信仰展开的讨论和教育,这一段着实精彩,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反复的体会几次,不光光是宗教和科技,内心和外在的比较,也是一份教科书式的关于父母如何简洁有效的指导孩子成长的片段,体会颇盛。
最后海上生活的开始从pi的一次偶然夜间醒来开始,其实也不知是苦难的开始还是好运的开始,幼稚的他在甲板上呼号的那时候,绝没有预料到后面的灾难。醒来的时候船上的斑马,鬣狗和母猩猩只是过了场,只剩下Richard和pi开始接下来的生活。仔细看的话会发现pi的情感细节表现的相当精彩,开始的恐惧、之后的逃离,期间也有阴谋想要淹死Richard却没忍心,慢慢的学会沟通、沟通,期间互相一直保持敬畏,到最后濒临绝境时候的相互怜悯。印象最深刻的是pi在最后给Richard喂完水,抱起奄奄一息的Richard的头放到腿上抚摸的画面,隔着银幕都能感受到那种矛盾的心理,当敬畏的突然要离开,反而更痛不欲生。
电影中描述了一座食人岛,pi和Richard补充完能量之后选择继续上路而不是在岛上安居等死,电影配字为“白天你从岛上拿到的,晚上你都会连本带利还回去”。可能作者在劝解世人,不要贪图眼前的享乐,否则你将会深陷其中,麻痹到无法自拔最后被吞噬。
结尾上岸后的画面,Richard虽然停留了一下,却没有回头看pi一眼的镜头简直残忍,pi也想起来父亲小时候教他的那句“Richard永远不会是你的朋友”。最后虽然被获救了,pi却哭的稀里哗啦,一心专注追求着的,却没有好好享受,这段时间陪伴他的那么那么的珍贵的东西!泪目
文章结尾很小的篇幅介绍了pi给日本媒体讲的一个水手、厨子和pi母亲的故事,分别映射到最初的斑马、鬣狗和母猩猩,而pi则和Richard融为一体。最后pi问作家喜欢哪一个?其实这就是最大的伏笔,pi用两个故事来描述这场经历,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事实是什么,如果反过来想想水手、厨子和pi母亲的故事才是真的,或者说连那座食人岛都是pi想象出来的,那是不是更精彩呢?想象空间留给读者。
总的来说给这部电影的评分还是相当高的,导演似乎一直都在让观众思考,信仰上是崇尚内在的宗教还是外在事实的科技?生活上安于现状还是主动出击?朋友,是什么?人和动物哪个更高级?等等等等,着实是一篇值得推荐的电影,尤其是当感到迷茫的时候,定能有所收获。
感谢李导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