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这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人如其名,小家碧玉且温婉,充满艺术的灵气。初次看那段16分钟的自述,被这样一个恬静却思想深刻的女孩的侧脸给吸引,相由心生,就是这样一张脸读到的是这样的世界——“善于思考、感性敏感、多变执着”。
一个沉默的人是善于思考的,沉浸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而一个敏感的人是能够被左右的,外界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往往会自我踌躇,小心翼翼,徒增伤感试图慰藉,如林黛玉,如唐婉,如林奕含。她说,“思琪注定会终将走向灭亡且不可回头,正是因为她心中充满了柔情”,正是这一份柔情,让这个灵动的女孩眼睁睁的撕裂心底的创伤,一步步走向灭亡!
我要说的不是一个千锤百炼的文人用字里行间的浪漫掩饰坑脏畸形的心,不是一个受害者爱上施虐者自我矛盾的折磨,不是为人师表皮囊下那颗罪恶的灵魂,而是息事宁人的懦弱,根深蒂固的男女不等的价值观!
她说,“我会有一点恨自己,会有一点看不起自己……………….”
她说,“为什么是我不会,而不是不可以……………….”
她说,“那是一种屈辱!”
她是柔情的,没有在粗暴面前说NO,也不知如何say no,原生家庭的性教育似乎是空白的,但她也是挣扎的,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寻求外界的力量,换来的却是母亲那句“女学生在发骚”的震惊答案,自我反抗的意识终究放下力求保护的盔壳,那颗扬起来战斗的敏感的心最终还是蔫了下去。直至女儿一生的结束,这样尊贵的知识分子却说:“请记住她的遗愿,是预防,不是追究任何个人。”呵,多可笑的懦弱,用命换来的只是警戒。
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往往毁灭在别人的眼光里,唾沫星子里。
确实,没有人可以有横加指责的权利,但想说的是,如此家丑不可外扬的有色看待更是滋长了社会恶行的猖狂,而这个根,源于中国几千年传统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即便是受害者,也不好意思张扬,尤其在闭守的乡远农村。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公车骚扰、施暴现象,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说NO,学会用法律来自我保护,但远远还不够,需要解开心中被有色看待的枷锁,仰头挺胸,需要时间。
致艺术灵魂的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