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暖暖莳光电台,我是Danny。我是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认证指导师的培训学员。传播幸福的科学让你们收获幸福与美好是我的追求和使命。每天10分钟,期待能够与你幸福相遇。
今天我们来聊聊“第三者”,当然我今天谈论的“第三者”并不是你们平常理解的“小三”,大部分会是两夫妻婚后不得不面对的家人们。
而有趣的是,有时候这个“第三者”是夫妻双方主动引入关系当中,目的是为了去减轻关系中的矛盾和张力。这个“第三者”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人。
第一种“第三者”是事业和工作
一种经典的场景就是,妻子不断地抱怨丈夫只顾着工作而忽略了家庭。而丈夫就会反驳:“如果我不去努力工作,怎么可以赚到足够的钱给孩子买奶粉和读书呢?又怎么可以让你安心在家带孩子呢?我还不都是为了照顾这个家吗?”
听起来,双方都说得特别有道理吧!当两个人之间越来越亲密,积累了一些矛盾又不好直接和对方说的时候,双方就会通过谈论工作之类的外在事物去躲避直接沟通时所产生的张力,并去营造一种“我和你在一起”,“大家都是同一条阵线上”的错觉。
妻子抱怨丈夫工作太忙,其实她心里想要说的是:“我很需要你的关心和陪伴!”
丈夫那么疯狂的加班加点赚钱其实也是在通过这个方式表达对家庭的“爱”。我曾经就看过一个来访者的爸爸做沙盘治疗时,直接把钱放在餐椅上,用钱代替了自己在家中对家人的陪伴。
很多夫妻为了避免直接的冲突,会选择用“第三者”——事业、工作和金钱等外物的介入去缓冲两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种逃避冲突的做法,哪怕看起来让两个人相敬如宾,但其实两个人的内心会越来越疏远!
如果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之前分享的积极主动式沟通技巧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明晰自己的需求,夫妻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的亲密,他们也不再需要借助“第三方”作为沟通桥梁去缓解冲突了。
第二种“第三者”是孩子:
最容易被父母之间关系影响的就是他们的孩子了。
很多时候父母来到咨询室一起咨询孩子的问题,抑郁、厌学等等。
我观察他们坐下来的位置,女儿和妈妈坐在一边非常紧密,而爸爸坐在非常远的一边沙发上,不怎么吭声,要么就是女儿每一次来咨询几乎都没有提过自己的爸爸,我就猜想会不会是夫妻之间关系的问题影响了孩子!
如果你去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可能会说:“都老夫老妻了,挺好的!就是孩子情况不太好,你快帮我们看看孩子吧!”
他们这样说,其实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就没问题,而是因为他们长久以来,已经习惯把彼此的矛盾融入到孩子的养育当中而不自知。
他们可能会习惯地借着孩子来表达对彼此的需要和不满,却并不习惯去直接面对和解决彼此的冲突和矛盾。以至于当他们需要谈论自己时,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而他们所谓的孩子的问题,却常常和这种三角关系有关,孩子会成为被三角化的牺牲品。
根据陈海贤老师关于亲密关系的讲解,他认为孩子被三角化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伴侣把孩子当作权力斗争的工具。
如果妈妈经常在女儿面前说爸爸的坏话,让女儿与自己成了同一条阵线,就等同于妈妈在这个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一般。
孩子一边可怜妈妈,一边可能又在为妈妈这样说爸爸而难过,心里就特别矛盾和纠结。
孩子越是认同妈妈,和妈妈站到一边,爸爸就越是被边缘化了。他要么沉迷工作,要么就只能寻求小三获得满足。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所有人都成了loser!都输了!
第二种情况是:伴侣把孩子当作沟通手段。
当两夫妻产生矛盾的时候,都不沟通,那就让孩子当传话筒吧!孩子成了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
就如陈海贤老师所说的:
“桥梁最大的问题是,它是被固定的,没有办法去找它自己的出路。因为桥梁知道,如果它离开了,桥梁的两头就会变成两座孤岛。”
“可是,也许正是因为有桥梁的存在,所以这两座岛,不会去寻找新的沟通方法。如果没有桥梁,两个人就必须去面对彼此的问题,他们反而能够找到一种解决冲突的办法,无论这种解决冲突的办法是和好,还是最终决定远离。”
第三种情况是:伴侣中的一方在情感上亲近孩子,疏远伴侣。
有时候夫妻关系不好,孩子会成为替代父母角色的一个牺牲品。
例如,长期出外工作的父亲特别少能照顾家庭,母亲觉得特别孤单,把所有的精力和情感都投注在儿子身上。
越是这样,母亲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就更加疏远了,形成恶性循环。
有些孩子的父母很早就离异,孩子跟着妈妈一起生活的,孩子会不自觉地去填补了父亲的角色,去努力拼搏学习,努力赚钱要撑起一个家。他们也许会很优秀但却不一定会很快乐,因为内心被很多责任和“不得不”做的事情压得透不过气来。
如果孩子已经陷入三角关系中,怎么办?怎样的家庭才适合孩子成长?
很多父母都会焦虑,要怎么才能教好孩子?可是他们忽略了,要变成一对好父母,就要先变成一对好夫妻。只有他们站在同一阵营,才能有效处理孩子的问题。
另外教育理念是否统一,是否完全科学远远没有两夫妻之间的关系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巨大。
如果家庭中的边界是划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那孩子就会知道,父母是一体的,爸爸批评孩子了,那爸爸的意见也代表了妈妈的意见。可是,如果父母的一方和孩子更亲近,就相当于在父母之间划分了边界,把父母一方和孩子划在一起,把另一方给划出去了。
无论父母两个人有什么样的问题或者矛盾,双方都需要尝试去沟通和解决。如果回避了矛盾,其实也回避了让彼此重新亲近的机会,而孩子就会卷入两人的矛盾,变成关系的牺牲品。
第三种“第三者”就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中矛盾最多和伤害最大的估计是婆媳关系了吧。
夫妻之间是讲情不讲理的,而婆婆和媳妇之间,反而是讲理不讲情的。婆婆和媳妇是要靠互相尊重和设定一定的规则和关系边界来维护。
即使彼此不那么喜欢对方,也需要保持一份表面的尊重,为了这个家和共同爱的人。
当一个家庭有另一个女人出现的时候,两个女人之间实际上是有一定竞争关系的。除了竞争丈夫的情感之外,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这个家到底谁说了算?谁才是这个家庭真正的主人?
因为,婆婆和媳妇不是为具体的事情争吵,而是为事情背后的家庭角色,也就是谁是这个家里的女主人而争吵。
特别是在孕产期有了孩子后,整个家庭动力场迎来了巨大的变化,的确会激化了一些矛盾,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女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觉得和婆婆也能好好相处,顺着她,什么事情都好好商量就可以了!
可是成为妈妈后,对于孩子的事情就变得没有那么容易妥协了。例如:到底要不要给孩子买一台洗衣机洗衣服?产后吃什么补身体才能有足够的营养?家里开空调还是开窗?小孩要晒多久太阳才好?哭了要不要马上抱?各种问题都会成为婆媳关系矛盾的导火索!
婆婆天然会更关注孩子一些就有可能忽略了媳妇的身心感受,育儿的理念又可能并不一致。
所有琐碎小事只要是关于孩子的,妈妈们都觉得是不能妥协的大事,而且自己才是孩子的亲妈,而不是婆婆的,凭什么听婆婆的呢?然后婆婆觉得:“我带孩子那么多年了,那么多经验还需要你一个新手妈妈来教吗?”
其实大家在背后争的就是在这个家到底是谁说了算?有了孩子后的妻子变得难以妥协和让步,也让刚做爸爸的丈夫徘徊在这个复杂的家庭关系动力场中会不知所措。所以,我想说其实男人也有产后抑郁!互相谅解一下吧!
解决婆媳难题需要夫妻统一阵营
可是,一旦亲密关系出现了矛盾,夫妻都习惯从自己的父母那边去寻求帮助,也都习惯去维护自己父母的利益。
夫妻也会经常为谁家的父母为孩子付出更多,谁愿意带孩子的问题而争吵。
他们在为谁家的父母功劳更大而争吵的时候,他们其实不是一对夫妻,而是各自家庭的代表。他们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边界,把他们都归到了各自家庭的阵营。
当他们都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更近的时候,夫妻的子系统就开始变得空心化了。两个人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这是所有婆媳难题的根源。
夫妻的子系统是需要边界来保护的。只有夫妻站在一起,他们才会有那种“我们是一家子的亲密的感觉”。
所以,当妻子和婆婆产生矛盾时,丈夫应该站在妻子这边来维护妻子的地位。妻子需要的不是一个虚幻的权力,而是丈夫实实在在地在情感上支持自己,和自己站在一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起处理家庭里的各种难题,包括该怎么跟婆婆相处。
今天讨论过的所有矛盾的背后,其实都是边界的问题。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确有天然的亲近感,但是要和伴侣站在一起,自然就要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保持距离。
只有保证夫妻关系这个子系统运作良好,整个大家庭的关系才会是和睦而稳固的。
下次再被问:“老婆和母亲掉到水里到底救谁?”最好的回答就是:“救老婆,因为母亲还有父亲去救!”
这里是暖暖莳光电台,我是Danny。
经营夫妻关系会有两种态度:
第一种是用投资者的态度去理解爱情,你就像考察投资项目一般去考核对方,看看他是不是合格。你并不会亲自参与运营,如果他没做好,你就会责怪他,甚至威胁要撤资,换一个项目再投。
第二种是用创业者的态度去理解爱情,你就会知道,要让一个项目成功,你必须倾其所有,亲自运营它。你不会因为遇到问题就怀疑投错了项目,也不会去怪罪别人,因为它就是你的事,你最终决定项目的成败!
亲密关系中的爱其实是一种在关系的经营中逐渐培养出来的能力。因此,需要你以一种创业者的态度,努力地去经营它。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期待你的持续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