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写文章,还是不得不提我做过老师的那段经历。
那时候接触了大量的高中生作文,虽然不堪满意,但是料想学生们年岁偏幼、阅历不足,思考深度有限也是可以容忍得了;
满以为读了大学、进了社会定会有所改观,可惜我还没等到他们高考就已经灰溜溜逃离了教育界,所以我称自己是退休教师,实际上我是教育叛逃者;
改投门庭之后,工作就是读读写写,旁侧一班小同事每每陷入写作难境时候总会拿着文章找我说道说道,就是这些文章强烈刺激到了我的吐槽点:
我擦嘞,宝贝儿,你都二十锒铛岁了,怎么还写初中作文?
想想也是,部分人的写作能力在初中作文当中升华到巅峰,然后就此一生……好点的会进化到高中应试作文。
诺,这不是嘲讽,要是嘲讽的话就不会说得这么客气了。
定义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有很多:独具匠心的设计、个性标致的语言、瑰丽奇诡的想象、白描手法登峰造极、脑洞大开无以复加、定无一字不用典、增一字多减一字少、balabalabala等等……有人文章写得好,纯属祖师爷赏饭吃(陆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或者可以称为神灵附体赖着不走(柏拉图:灵感说);绝大多数人想写一手好文章,勤读多练是必不可少的,再者文章构思、立意、语言、亮点都是重点。
关于常见的问题呢,我在《啰嗦、冗长、不get点,你是写文章不是做前戏》啰嗦、冗长、不get点,你是写文章不是做前戏 - 简书这篇文章里已经提到了,无非就是语言啰嗦、无用辞藻太多、文章节奏拖沓、没有亮点。其实说来说去,这些对于写作进阶阶段来说是常见问题也是重点。
第一、写了一篇文章:早上吃早饭,中午吃午饭,晚上吃晚饭,睡前啪啪啪。读者们想看的就是你啪啪啪的过程,可你偏偏忽略不计,写了满纸的早中晚三餐菜单,谁愿意看?
这不是要求创作者去迎合读者感受,以读者喜好进行创作。作为写了十几年诗歌自以为有逼格的诗人,最是厌恶这种曲意奉承的无节操的写作方式。创作者的创作独立特性是创作者本身的职业道德,应和读者阅读感受的创作行为,一方面会打破创作者对于文本的独特性的展示,会造成创作者本身创作主体的依赖特性,另一方面又是对读者在深层次阅读理会方面的不尊重。记住,读者要看的是作为创作者的你对世界的认知,而不是你将他们对世界认知进行的转述。关于这个问题,空闲时我会专门谈谈,暂且落下。
无论写文章亦或行事,总难以面面俱到。把诸事展开,细细详写,然后滑如流水,那不是讲故事,那是写日记。
重点、高潮、脑洞,随便你怎么称呼,就是一篇文章吸引人的地方。以独具风味的语言表现视角特意的观点,好文章总要有让人读到能陡然一震之处,就是亮点。文章千年,拾人牙慧总是落了俗套,一个新鲜的角度就像凉拌排骨时候点的那滴香油。
虽然强调不要读者想看什么就写什么,可总要知道写什么会有人想读,老生常谈是下乘,标新立异才是经典。
第二、写了十二年应试作文还不厌么?买本作文大全,里面啥都有了。
应试作文有结构。语文老师们总会推荐你:写议论文,有把握的话写散文,轻易别写小说。诗歌?呸!诺,这就是诗歌除外的延伸含义。别笑,虽然我坚持诗歌是文学之冠、诗歌至高无上,可我在作文指导的时候也这么强调。嗯,我居然也特么这么强调。关于考试作文诗歌为什么除外我以后再说。
考场作文结构简单得要命:一个切题的标题,一个漂亮点儿的开篇,古今中外的例子夹在中间,然后发散一个总结。只要不跑题,保底分不低,要是开篇有味儿、例子独特、总结有点深度,高分儿没跑。
这样的文章对于阅卷老师来说简单明了,关于怎么批卷这个也懂空闲了再谈谈。这样的文章结构不是不好,而是……太过简单,对于一个想写篇好文章的创作者来讲,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可对于许许多多的创作者,这种结构框架是最受欢迎的。写文章,窃以为其实思维方式比立意观点更重要一些。思维方式可以发散开来,独特的结构模式,有趣的解读视角,争议性的站队,都是吸引人的亮点。
打倒长篇累牍的观点讲解,要么以事例说话,要么简而言之,要么解构重组,总之一个具有新意的文章结构远比1、2、3更吸引人。
第三、读者阅读感受和作者创作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
先说句以外的。个人呢,是极反感无脑式故弄玄虚的写作手法。先注意一点,是无脑式的故弄玄虚,对于真正有水平的“故弄玄虚”的手法我崇拜不已,我对我掌握不了的能力都是持朝圣的心态的。
别把读者当傻子,以一种自以为无人发觉的低劣手法玩一些老套的文字花招,故意写些让读者读不懂的语言、或是建构些自以为高深的伏笔,你填补上了是成功,填不上叫挖坑,也叫自掘坟墓。
我强调诗歌忌讳修改,因为诗歌创作是下意识行为,表现的是瞬间状态;而诗歌除外呢,修修补补才能尽善尽美。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艾布拉姆斯。他写了本书,叫《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者互有因果却又各自独立。作品之为主体框架结构,是最为广泛的表现;世界是构成主体的最纯粹最根本最原始的基础特质;作家是世界与作品间承接的部分,是以独立特性表现广泛根基的间性探索及表现着;读者有作家特性中含有的特性转建为广泛性世界。
文章的解读由四类人进行完成,即其他创作者、理论批评家、读者和反对者,四者对文本进行的解读就构成了针对文本提出问题的所做出的答案。
其实以上一段除了故作高深之外,并没有什么屌用。简言之,就是想要完善一篇文章,光靠作者自己改是不行的。
创作者在创作时会进入到创作状态,而在一个时间段内,针对这一篇文章会一直沉浸在这一个状态之中,整体思维与该文本是统合成一的,难以发现文章中出现的任何问题,甚至很多时候连错别字和语病都看不出来。
因此,若想完善一篇文章,你需要个帮手。就是其他人,即读者。读者的阅读状态是旁观的、第三视角的,旁观者清,更易于发现问题之所在。
哦,就是说,想改文章,找个人帮你看看吧。
长篇大论,博君一笑。后续会继续写一点关于写作的心得,诚恐贻笑大方。
以上。如此而已。
孙陆辰
于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