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就是在某一天,命运被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事后回想起,还以为只是平常的一天……
去年10月底考教资的时候,刚好和一个认识的学姐在一个考点,大一大二我因为团务与她接触,学姐是吉林人,很热情人也非常好。
从大门进来直走500米拐进教学楼,我俩一前一后,看完公告牌画着的考场安排之后,学姐突然念叨:“你说我们年级那大佬,科三满分120,他能考110多分……”
对这次教资本就没报什么希望、进考场前提心吊胆的我吃惊道:哇!
我记得我pyq一位学姐也是科三110+,不过她是考了三次。
高中数学教资科三,密密麻麻的都是大学数学(还好我报的初中……)
学姐淡然一笑,瞟了我一眼:“有啥用嘞?七十就能过!”
我想了想,也是,确实是这么个道理,笑哈哈道:“可不咋地!白考那么多分。”
然后我就来了好奇心问:“是S吗?”
对S学姐的初印象,是上学期某个周末去逸夫楼(忘了因为什么事),在二楼自习区看到她坐在沙发上腿上放着本子在皱着眉头算数,几分钟后打开桌面上的书一对答案——没问题,然后眉头舒展,淡淡一笑,收拾好书包走了。
再后来,就是我在学院奖学金公示里看到她——年级第一,国奖。
所以当我学姐说他们年级大佬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她。
学姐哈哈一笑,摆手道:“不是!S是之后的第一。”
“那是……?”
“是Z……emmm你可能不认识。”
我确实没啥印象,本来上一级我认识的人就不多,再加上当时考场周围都是乌泱泱的考生,闹哄哄的,我也没咋听明白,边上台阶边问:“是……女生吗?”
我听成了一个同音的字。
学姐一摇头,记忆洪闸打开,我突然就想起来了。
大一入学的时候,在学校咖啡馆,昏暗的灯光,我的老乡学长千叮咛万嘱咐我大学好好学习专业课,且给我举例他们年级的一个人,“……他高代期中考试半个小时答完卷!满分!我们都惊呆了……”
那个时候我还没接触大学数学,不知道高代是大一最难的一门课,不知道我会一上来期中就考了22,还是老师酌情给分,更不知道到这门课学了一学年也没整明白。
但是通过学长的描述,我还是觉得这个人很厉害。
接着学长又坦然一笑,抱着手道:“但是他这个人呢,只学习,不社交,在单位上未必能吃的开……”
当时我只知道那个人叫“Z”,开始只知道读音,后来在朋辈答疑群看到了这几个字,但我不认识他,更没见过他。
……
接着学姐那话茬。
我说,那他教资这么厉害,学习又那么好,这不签工作很轻松?
学姐两手一摊:“no,他解约了,提前一年毕业了,去香港了~”
我不可思议地慢慢张大嘴巴,what????三年读完四年大学,我只在人均985的逼乎看到过。
而且还是在香港深造!(此处防止抬杠,仅个人看法)→香港读研vs中学教书,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然而紧接着要进考场了,这个话题戛然而止。
但我真的很好奇,尤其是因为自己也是公费师范生,好像一上大学就被打上了宿命论,所有人都用一个态度看你——“不用说,你将来一定是个老师!”
所以在我看来,Z算是命运转折了。
然后就在十二月份快回家的一个夜晚,我给另一个认识的学姐,打听了这件事。
其实她也不甚了解,毕竟Z确实不怎么交朋友,跟同学来往也少。
他的存在他的退出,悄无声息,我怀疑在他们年级,是不是其他同学也是在某个假期回来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的行李不见了,他的床位清空了,年级群聊里没有了他,导员通知一切活动去掉他……然后后知后觉意识到这个人有了另一个归宿。
学姐模棱两可的话是这么说的——Z三年读完四年;解约,去了香港;边读研究生边给本科生上课。
这个人貌似被香港的一位教授选中,将他带走的,现在也在这位教授门下做研究生。
想想也是,毕竟他连教资都考了,而且报的公费师范,说明原本肯定是想当老师。
然而人生却在一切即将水到渠成的时候改变了。
我甚至觉得,教授会为了挖到人才帮他交付违约金、提供奖学金,因为他的价值高于这一切,他不应该以一个中学数学老师的身份在浅显的知识里一遍遍磋磨,应该用天赋和努力去研究更深奥的知识。
至少在我看了,是Z的努力和天赋令他改变命运,脱颖而出,如果不是万里挑一、出类拔萃,可能就会按部就班走既定的路……
可能那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做题,被教授看到了;可能他承接科研任务作为汇报人答辩,现场发挥让教授惊艳;可能他一篇论文特别好,教授当场挑中领走……
Z的人生转折,估计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至少我觉得挺励志的,改变命运的方式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你有能力、有价值的时候,这份光总是会被看到的。
不是因为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
默默前行都是韬光养晦,为的就是等待那一天的转折。
扔一个问号,一年后的今天全部都尘埃落定——我们真的会成为中学老师吗?会有同学走不一样的路吗?有的话,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