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64,7-14-1,离娄章句上14-1》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今天是丁酉年甲辰月壬戌日,三月初九,2017年4月5日星期三。
孟子处在战国时代,距离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大约一百多年,却更加混乱了。世上那些头脑聪明的读书人,出任各国诸侯的大臣,把富国强兵作为作为政治纲领和终极目标,完全不知道这是片面的追求,其危害性极大。也就是说,这一百多年来不断的走在错上加错的道路上。这一章反映孟子针对这一错误的深刻分析,是孟子政治思想的重要一章。第一节,通过冉求的故事,首先揭示"言利之臣"的错误与危害。
冉求,是孔子的弟子,具有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当年,孔子仍在周游列国期间,鲁国季氏专门派人联络孔子请求输送人才,孔子派出的就是冉求。冉求率先回到鲁国,出任权臣季氏的家宰。宰,是宰相的宰,是总理、总管这样一种职务。
孟子说,冉求回去以后,非但没有帮助季氏改正错误,反而聚敛于民,征收的税赋比以前更多一倍,这种剥削百姓,博取领导欢心的行径,属于儒家所说的"聚敛之臣"。孔子气愤极了,对弟子们说:"冉求在我的门下求学,做事却不能以道事人,竟然做出这样的事,他的行为有负平日的教导,他不再是我的弟子,小子们,你们和他有朋友规劝之义,对于他所犯下的罪过,你们应当声讨他,责问他,促使他反省改正。"
如果把税收理解为国家财政收入,这有什么错呢?
对此,张居正先生给出了中肯的讲解,他说,两方面原因不可如此,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确实不可缺少的,但是,藏富于国,不如藏富于民;另一方面更应警惕,即"言利之臣"的危害是双重的,搜刮百姓的财力充盈公家的税收,只要开始这么做了,就在侵害百姓,此其一;第二,"财聚民散"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聚敛导致民心尽散,其祸最后还是由上头承受的,这不是正确的国策。冉求以行政才能见长,以造福百姓为志,却做出这样的事,怪不得孔子要痛绝之。
这样的文章,这样的道理,真值得静下心慢慢的读,多个角度想想,联系自身的工作生活和理想目标,"涵泳玩味"。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